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 預告片僅供參考
當初 DR 在看到這部《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的第一支預告片後,便覺得這部電影有十足潛力能夠成為 DR 最喜歡的星際大戰電影。然而不幸的是,這部 DR 最期待的星際大戰電影,觀影的結果卻反而讓 DR 覺得這是一部史上最無聊的星際大戰電影……
當初 DR 在看到這部《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的第一支預告片後,便覺得這部電影有十足潛力能夠成為 DR 最喜歡的星際大戰電影。然而不幸的是,這部 DR 最期待的星際大戰電影,觀影的結果卻反而讓 DR 覺得這是一部史上最無聊的星際大戰電影……
顯然是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在 FPS 遊戲裡,狙擊手(sniper)一直都是很受玩家歡迎的角色,就是 DR 也不例外。但由於 DR 玩遊戲向來手腳笨拙(不過好像跟腳沒什麼關係?),因此使得 DR 逐漸發展出一套跳脫技術層次的 FPS 遊戲狙擊策略,藉由預先計畫、欺敵及敵情分析等概念,讓自己在技不如人的情況下也能夠取得一點成績。
過去 DR 都是以口頭及從旁指導的方式,將這套策略分享給親朋好友。如今試著將它寫下來,希望這樣的形式有助於概念上的歸納及彙整。
這些策略都是發源並應用於 DR 過往的遊戲經驗中,特別是以下這些遊戲:《絕對武力》(Counter-Strike,2000)、《銀河生死鬥 2》(Tribes 2,2001)、《美國陸軍》(America's Army,2002)、《決勝之日》(Day of Defeat,2003)、《Red Orchestra: Ostfront 41-45》(2006)、《Red Orchestra 2: Heroes of Stalingrad》(2011)及《Rising Storm》(2013)。
以下 DR 會將整套策略分為兩個部份,分別是狙擊與反狙擊。
在最近兩年的工作經歷裡,DR 時常需要為著各種目的,一次性處理大量的 Word 文件。例如繁簡轉換、搜尋及取代多組文字、以及為特定文字標上黃色背景,以利後續人工檢查時能夠特別留意等等……於是 DR 便撰寫了兩支輔助工具來應付這些需求。
這兩支工具都是使用 Python 撰寫的,其中第一支工具的作用是藉由控制 Microsoft Word 來完成各種批次處理。由以下抓圖可知,這支工具能夠對指定目錄中的所有 Word 文件做出如下處理:簡體轉繁體、文字取代(從指定的 Excel 試算表取得搜尋 / 取代清單)、醒目提示(同樣是從 Excel 試算表中讀取清單)、另存為純文字檔、以及將註解內容匯出為一個 Excel 試算表。
事實上這支工具的部份實作細節,已經在先前的兩篇文章裡約略說明:
操作環境:
先前 DR 曾在 N900 安裝藍牙(Bluetooth)週邊裝置一文中,說明 Nokia N900 安裝 Dualshock 3 無線搖桿的方式。不過另一方面,其實這款搖桿在一般的 Linux 桌面系統上也能夠使用,而且安裝方式相形之下更加簡單,無須任何額外的工具程式,即可完成設定。
1. 以有線方式連接搖桿
如果是想要以有線方式來使用搖桿,真的非常簡單。只要透過 USB 線(Mini B to Type A)將搖桿連接到電腦上,再按下搖桿上的 PS 按鈕,就可以使用了。
赫然發現有這麼一個網站:Open Source Game Clones,裡頭詳盡收集了許多遊戲的開放原始碼版本。不過雖然是一併收集在單一列表裡,但實際上這些專案的具體性質則不一而足。有些是源自於官方所釋出的原始碼,有些則是由社群試圖重製、復刻的結果,所以完成度也不太一致。甚至列表上的某些專案也稱不上是重製,只是類似於某款遊戲的內容而已。至於有多相似,恐怕就得留待個人去判斷了。
然而這些專案都有個共同特性,就是它們通常都是跨平台的。這因此表示,某些原先僅有 Windows 版的遊戲,或許就能夠透過這類專案在 Linux 上執行。舉例來說,根據這份列表可以發現,1997 年的賽車競速遊戲《極速快感 II SE》(Need for Speed II SE)竟然默默地存在一個逆向工程的跨平台版本,而且移植成果堪稱完整。
那麼,本文最後不如順便交代一下該如何在 Linux 上執行這款遊戲……
在接上搖桿後,除了透過遊戲實測以外,DR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用自己寫的小工具來確認搖桿的基本反應。這支工具是 SDL Joystick Test 的改版,最主要的差異是從 SDL 切換到 SDL2,除此之外還改善了程式碼設計並順勢消除了一些問題。
雖然 DR 只是在 Linux 上使用而已,但理論上它應該可以在 SDL 所支援的任一平台上運作,不過前提是需要編譯成相應的執行檔。
類似於先前程式設計初學指南的風格,本文是嘗試對 Linux 作業系統的初學者,提供一些概括性的指引,所以不會有任何具體的指令或操作流程。但仍希望透過這些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初學者形塑出適當的學習路徑。
如同先前的程式設計初學指南,本文會先簡單交代 DR 早年的 Linux 學習歷程,讓本文的觀點能夠比較容易被理解。
就目前印象所及,DR 第一次認知到 Linux 的存在,應該是一則關於《雷神之鎚 III》(Quake III Arena,1999)的消息,內容提到這款遊戲為 Windows 及 Linux 釋出了測試版本。消息雖短,卻足以讓人意識到,原來 Linux 是有別於 Windows 的另一種作業系統。
操作環境:
有別於許多遊戲續作經常出現內容上的質變,而引起一些爭論或者是遺憾,《浴血戰場 2004》(Unreal Tournament 2004,以下簡稱 UT2004)是一款純粹用加量的思維來開發的遊戲。它擁有前作《浴血戰場 2003》(Unreal Tournament 2003)所有的關卡、武器及遊戲模式等內容,然後又新增了更多的內容,例如更大規模的作戰場景,以及坦克、戰機等交通載具,進一步增添了其豐富性。這使得 UT2004 在 FPS 玩家的心目中,或許可以說是一款符合完美設計典範的遊戲續作。
操作環境:
電玩遊戲向來是採集科學數據的一項有效利器,不過 ScienceAtHome 這項計畫的特別之處則在於,他們是特地為了科學研究的目的,來開發出各式遊戲。這些遊戲會收集玩家的遊戲表現,並上傳至伺服器,藉此協助科學家解決問題或做出統計分析。例如其中的一款遊戲 Quantum Moves,是讓玩家在一個模擬的環境中操作原子的路徑,並嘗試獲得最高的分數,而遊戲所產生的數據則會用於量子電腦的研究。
Quantum Mo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