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1982)華麗升級版的《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2010)是一部不錯的科幻電影,而且頗有越陳越香的態勢,彷彿它在許多方面都是走在時代的前端,是當時的世界還沒跟上這部電影。也因此下一部系列作品的問世,其實也會讓人有所期待。只是 DR 當時認為,最好的劇情開展,應是比照第一集與第二集之間的連結,讓《光速戰記》主角的後代,成為下一部作品的要角,在故事中回頭探索自己的特殊出身。
然而續作《創:戰神》(Tron: Ares)顯然不是這個走向,相反地它是聚焦在由競爭者另外創造出的虛擬空間及人工智慧生命,或許也因此更加合理地讓整部電影有著蠻截然不同的氣息。不過與此同時,DR 也蠻驚訝於《戰神》在故事內容上,是較著重於與首作《電子世界爭霸戰》的連結關係,更甚於前作《光速戰記》。因為從諸如票房等資料來評估,有看過並且較為熟悉《光速戰記》的觀眾,應該是比《電子世界爭霸戰》還要多上許多,所以這可能不算是一個很聰明的企劃走向。
本片的劇情相當單純且直敘,容易預測,但進一步的劇本品質可能確實算是本片整體而言最主要的缺口。儘管 DR 自認對於科幻題材好像向來都會有更多寬容(偏心?),但本片仍存在一些令人難以徹底忽視之處。電影整體的故事大綱或許還算 OK,不過細節及執行層面則有許多可再改進或加強之處。然而倘若不是對劇本大修特修,而是假設只能挑一個項目做改良的話。則 DR 會認為最有意義、而且直接有效的調整,是片中為反派執行任務的女武神 Athena,她的人物層次與威脅性應該要加強。你不能把一個角色定位成超強戰士,結果唯一戰績是手刃手無寸鐵的老太太──這樣不 OK 吧?麻煩參考一下《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或《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2013,YouTube),看看人家反派是怎麼經營的好嗎?
不過另一方面,本片的配樂則算得上是主要的優點。在當初釋出的第一支預告片(YouTube)結尾,打出「NIN」(Nine Inch Nails)三字便讓 DR 非常驚喜。雖然作曲者 Trent Reznor 和 Atticus Ross 這雙人組合已經是電影配樂的老手,然而《創:戰神》則是兩人首次以樂團的名號參與配樂製作。顯然片商很清楚,必須要找到足以與前作 Daft Punk 比擬的音樂創作者,這部份確實是本片成功的企劃。
評分: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