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作《終極戰士》(Predator,1987)中,由知名特效大師 Stan Winston 設計造型的外星獵人種族「掠奪者」(Predator),又稱為 Yautja,雖然明明是電影中的反派角色,但因為其行事風格有著武士般的信條及準則。讓牠在許多延伸創作中,逐漸成為某種反英雄般的存在。粉絲更喜歡看著牠大開殺戒,而不是被人類幹掉。就像觀眾喜歡看哥吉拉摧毀城市、殲滅人類軍隊,以及與其他怪獸對打一樣。
然而即便有著這樣的特殊人氣,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片商卻不太敢真正開發出以 Yautja 為故事主角的電影。可能最接近於故事主角性質的一次嘗試,是 2004 年的跨界作品《異形戰場》(Alien vs. Predator)。儘管這部作品整體而言也許略顯庸俗,但 Yautja 在片中有許多精彩的奮戰橋段,足以令人拍手叫好。不過另一方面,《異形戰場》及其續集(Aliens vs. Predator: Requiem,2007)皆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現代地球上,則讓 DR 認為與過去《異形》(Alien)系列的設定觀有蠻大的衝突,是個人比較不喜歡的地方。或許更沒有違和感的跨界方式,是《終極戰士》系列應該要跟隨著《異形》系列,將時間序推至未來人類在宇宙間殖民的時期,例如受到好評的大型機台遊戲《異形大戰終極戰士》(Alien vs. Predator,1994)那樣。
雖然在遊戲中扮演終極戰士,與志同道合的人類夥伴一同打擊異形大軍很是爽快。但這樣的題材所隱含的製作規模及成本,卻似乎是難以受到片商的青睞。然而如今另一種有所不同的嘗試出現了,在這部《終極戰士:殺戮星球》(Predator: Badlands)裡,Yautja 族的年輕獵人首次成了故事的主角,劇情完全是以牠為主人翁開展起來,再搭配一名來自《異形》系列的合成人作為其冒險夥伴,一同完成雙方各自期許的目標。於是觀眾終於能夠看到一部徹底以 Yautja 為主視角的《終極戰士》電影。
這也因此使得《殺戮星球》的作品風格與前幾部作品相比實有相當大的差異。不同於過往人類與 Yautja 對抗的那種懸疑甚至是略帶恐怖的性質,本片是一部純粹的動作冒險電影。而且可能是更貼近於《印第安納瓊斯》(Indiana Jones)系列那種質感,其實頗有幽默性質。所以倘若有錯誤的期待,那麼可能會有些驚訝,或者是不太適應。但如果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類型,則觀眾應該會意識到,這確實是一齣寫得很好的劇本,無怪乎片商敢放手一試。縱使執行層面或許略有可再改進的空間,例如某些地方也許可以再刺激一點。但整體劇情極其流暢有序,並不拖泥帶水。且儘管角色數目極少,人物特色卻是鮮明。以及故事主題明確,起承轉合也有條理,總歸來說是一部科幻佳作。
評分:8/10 分。
附帶一提,在本片問世以前,DR 對於若是完全以 Yautja 為故事主角,是否能夠讓觀眾產生共情,其實並沒有這麼有信心。比方說 DR 自己曾經構想過一部故事大綱,是以一位被 Yautja 族撫養長大、並且同樣成為星際獵人的女性人類為故事主角,再藉此增強與其他 Yautja 人物的連結,這或許算是某種比較曲折的實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