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e - 續集必須有
《沙丘》(Dune)是 DR 很喜歡的一部小說,儘管未讀完整個系列,但也有看了《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和《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也就是最初的三部小說。也因此在觀賞本片時,DR 對於片中的世界觀、角色或設定,並沒有感到迷茫的地方。心裡只求不要惡搞,就會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了。
《沙丘》(Dune)是 DR 很喜歡的一部小說,儘管未讀完整個系列,但也有看了《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和《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也就是最初的三部小說。也因此在觀賞本片時,DR 對於片中的世界觀、角色或設定,並沒有感到迷茫的地方。心裡只求不要惡搞,就會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了。
來自 GamingOnLinux 網站的訪談文章《An interview with Joshua Ashton, developer on the likes of DXVK, VKD3D-Proton and more》,Joshua Ashton 是 D9VK 的原作者,原為 DXVK 的一個分支,後合併回 DXVK 主線中。
DR 覺得自己可能很難以一個公允的角度,來看待《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這部電影。畢竟在華人文化圈的薰陶下,就算對武俠及功夫題材不算是特別熱衷,至少也是從小看到大。因此對於這類題材應如何呈現,通常還是會有一些自己的喜好跟定見。
是的,可以說本片就是一部走武俠風的漫畫英雄電影。而這中西合璧的結果,其實效果不差。導演 Destin Daniel Cretton 發揮出以往執導劇情片的敘事功力,將劇本處理得非常不錯,有呈現出應有的情感溫度。此外選角也很出色,特別是梁朝偉的演出,確實讓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層次感。
即如先前曾提及的,DR 在 2018 年將使用了多年的 Nokia N900 替換為一支 Android 手機。不過即便如此,這支退役的 N900,仍偶然會在一些情境上被使用到。比如說前陣子因為疫情的緣故,小朋友哪兒都不能去時,N900 就被拿來充當遊戲機使用,成了其中一項打發時間的方式。呃,當然不是讓小朋友看手機螢幕,而是利用 N900 電視輸出的能力,再使用藍牙連接 Dualshock 3 手把,就能夠有電視遊樂器般的體驗。
2021 年是 Linux 作業系統問世的三十週年,為此 Tag1 Consulting 的部落格,刊登了兩篇與 Linus Torvalds 的訪談文章,其文章連結如下:
一如既往地,DR 找了個時間,將二號機上的 Fedora 系統從 Fedora 32 升級至 Fedora 34。由於最主要的升級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尚在維護的發行版本。所以 DR 在升級前,通常並不是很在意究竟新版本有哪些變化。此次 Fedora 34 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使用了最新版本的 GNOME 40 桌面環境,而非過去的 GNOME 3.x。
升級前沒有什麼特別的預期,但在升級後,DR 感受最明顯的差異,是 GNOME Shell 的快捷程式列,從原本的桌面左側移到了底部。作為對照,如下方的桌面擷圖所示,左側是 Fedora 32,右側則是 Fedora 34。
在利用 WireGuard VPN 來存取區域網路的數種應用情境裡,可能最常見的實作,是在區網內架設一部 WireGuard 伺服器(可參考本站的 How-To 文件),供外部客戶端連入,再藉此連接至區網內的其它設備。或者單純地將所有欲透過 WireGuard 連接的設備,都建置為 WireGuard 的客戶端。再連接至共同的 WireGuard 伺服器,以實現彼此之間的通訊。
然而倘若欲分享的是某一 WireGuard 客戶端的區域網路,而非 WireGuard 伺服器所在的區域網路。也就是其它客戶端欲透過 WireGuard 伺服器作為中介,來連接至某一客戶端的區網,則設定方式其實也並不複雜。在此情境下,其基本概念,是欲分享區網的客戶端會相同於 WireGuard 伺服器,也會需要具備 NAT 的能力。因此該客戶端主機的網路設定,同樣需要啟用封包轉遞及 IP 偽裝。
或許得先聲明一下,這部電影是 DR 在疫情尚未變得嚴峻、管制還沒收緊前去戲院看的,只是直到近日才找時間將心得寫下來。
這部《玩命鈔劫》(Wrath of Man)可能要算是 Guy Ritchie 至今最接近純粹動作片性質的作品。但即便如此,本片還是存在過往 Guy Ritchie 作品的風格及元素。甚至可以說,儘管 DR 仍希望盡量以不劇透的方式,來陳述本片的特點,但恐怕光是 Guy Ritchie 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劇透。
本片的故事主軸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名深懷絕技的高手,血債血還的復仇故事。雖然這是一個可以拍得非常、非常簡單的題材,但在 Guy Ritchie 偏好的敘事方式下,仍顯出了獨特的格調。或許最令 DR 有些驚訝之處,是這回 Guy Ritchie 在喜劇元素上顯得收斂非常多,且在影像上也比較不那麼花俏。總體來說整部電影是呈現出相對抑鬱的氣息,也未刻意追求高潮迭起,但與故事題材配合得恰到好處。
操作環境:
Linux 的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技術,旨在為 Linux 平台提供原生的虛擬化解決方案。KVM 從問世之初便引起了高度關注,如今已廣泛地應用在雲端主機服務或企業級的虛擬化設施上。然而有很長一段時間,DR 自己的試驗環境仍是習於使用 VirtualBox 來建置,畢竟它也是一套在安裝及使用上都相當簡易的虛擬化軟體。但直到最近開始覺得,既然 KVM 是 Linux 本身即提供的虛擬化方案,應該是直接使用 KVM 就好。因此本文會是一份在 Linux 工作站電腦上建立 KVM 虛擬機器的簡單說明。
最近研究了一下,如何在 Amazon 的 Fire TV 電視棒(Fire TV Stick)上播放本地的媒體檔案。首先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市集,下載及安裝 VLC 播放軟體。然後使用 USB OTG 線(具備一公一母的 Micro USB 接頭、以及至少一個 USB Type A 母接頭),以便在接上原本電源的同時,也可以再接上一個 USB 隨身碟。
不過即如同許多市售的行動產品,Fire TV 僅容許外接儲存裝置使用古早的 FAT32 檔案系統;而 FAT32 一個最顯著的限制,是單一檔案的上限為 4GB。所以倘若影片檔案大於 4GB,就會有無法放入隨身碟的問題。由於 DR 並未打算深入追究,如何讓 Fire TV 支援其它較先進的檔案系統,如 exFAT 等。所以是傾向單純地在配合 4GB 限制的情況下,來滿足播放本地檔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