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7/13/2018 - 22:07 發表
有別於多數漫畫英雄電影的主題,幾乎都是圍繞著拯救世界在打轉,《蟻人與黃蜂女》(Ant-Man and the Wasp)的故事主線基本上是一場尋親之旅,只是途中介入一名亟欲解救自己的變異者,再加上幾名惡棍而已。因此,本片不只是主角可以縮小,其故事規模也可說是小得令人出奇。

但在看多了那種動不動就要毀天滅地的漫畫英雄電影後,說實在話,DR 覺得本片的故事反而是一項不錯的特點。不僅如此,這部電影闔家觀賞的程度之高,恐怕其它漫畫英雄電影也難出其右。因為扣除那些 DR 也搞不清楚是生是死的雜魚不談,本片無論正反派的傷亡數皆是零。再加上全片從頭到尾皆充滿著一股家庭式喜劇的氛圍,以及變大變小變變變的炫麗技法。綜合來看,這應該是近年來最適合帶小朋友進戲院觀賞的漫畫英雄電影。
若要說缺點的話,DR 會認為本片的劇本可以再精雕細琢一點,但即便如此也無損於本片的娛樂價值。評分:7/10 分。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7/01/2018 - 16:30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6/17/2018 - 22:49 發表
《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2015)的票房不只是好,而且是非常好,這點其實有點超出 DR 的預期。當年《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可說是影史上首次將已滅絕的恐龍生物,以非常逼真的方式呈現出來。如此爆炸性的成就,可以想見票房成果必然也是爆炸性的。只是到了《侏羅紀世界》的年代,栩栩如生的恐龍早已不是此系列的專利。就是在電視上的科普頻道裡,也不時會看到一些透過 CGI,描述恐龍生態的節目。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6/09/2018 - 13:29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6/03/2018 - 22:43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5/27/2018 - 14:24 發表
這真的是「迪士尼版星際大戰系列」至今,DR 看得最順眼的一部電影。原本 DR 還蠻擔心本片因為中途更換導演的緣故,會破壞掉電影最終的品質。但就結果來看,本片不僅有中上的水準,在各個部份都有不錯的表現。甚至在某些層面上,比起過去幾年的星際大戰電影都還要好。

若將這部《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Solo: A Star Wars Story),與先前的《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2016)做個對照,或許初看之下,會覺得前者的優勢在於題材較為輕鬆。但實際上,本片卻反而有一股老西部電影般的嚴肅,故事中的角色不時流露著一股身不由己的掙扎。這種情感層面,比起其它星際大戰電影時常沒來由的大無畏精神,顯得更有層次感許多。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5/26/2018 - 16:16 發表
雖然是一部電視電影,但其實這部《華氏 451 度》(Fahrenheit 451)可說是 DR 在今年相當期待的一部電影。除了是因為原著小說負有盛名外,DR 幾年前也曾經看過 1966 年的改編電影。因此,當它在電視上播映時,DR 可是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觀賞它的。

但觀影的過程卻著實令人失望,若先說好的地方,就是本片的設定相當與時俱進,不太會有讓人覺得過時之處。不同於原著將思想控制聚焦在書籍的查禁上,本片則擴大到對網路信息的控制。同時,網路技術也成了政府與異見人士雙方角力的戰場。政府完全控制了公眾網路上的媒體資訊,然而異見者也不時利用暗網來傳遞及分享知識。
除此之外,電影中也出現了諸如無人機、語音助手等現代科技,甚至還涉及到利用 DNA 生物技術來夾帶大量信息,直接呼應了當代最新的科學發展。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5/20/2018 - 17:38 發表
如果回顧一下先前 DR 對《惡棍英雄:死侍》(Deadpool,2016)的評價,應該不難看出,DR 並不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過續集《死侍 2》(Deadpool 2)卻還是引起了 DR 的興趣,原因在於導演換成了以動作特技見長的 David Leitch,這回應該沒有道理白白浪費掉任何將動作場景發揮到極致的機會。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5/12/2018 - 22:17 發表
雖然 DR 平常幾乎每一天都會需要閱讀英文內容,以及有時會執行一些英翻中的任務。但其實 DR 一直都認為自己的英文不太好,這點在和美國親戚談話時尤其明顯,很容易就會有語塞的問題。不過,由於到目前為止, DR 所做的每一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會需要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與外國人士往來。因此勢必要有一些檢查流程,來確保英文書信表達上的正確性。
這道檢查流程簡而言之就是利用 Google──但不是 Google 翻譯,而是 Google 搜尋。
通常,DR 會在寫好初稿後,針對自己比較不確定的句子,丟到 Google 上做全句搜尋。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將其中的名詞去除,替換成萬用字元「*」,以取得更廣泛的搜尋結果。接著,就可以根據搜尋結果的數量、出處以及作者,來評估文句的合宜性。數量越多通常越是可靠,但不一定都是如此;若出處來自於英美的新聞網站,或書籍報刊,則其可靠性比部落格或社群留言更佳;至於作者,可以稍微觀察一下其母語是否為英文,來衡量這項結果的權重。
事實上,全句搜尋也可以應用在英文閱讀上,將不慎明白其意義的句子丟到 Google 上搜尋(拆掉名詞,如果有需要的話),透過搜尋結果來取得更多的上下文情境,以便推敲出一個具有一致合理性的解讀。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5/05/2018 - 12:32 發表
有好幾個月沒看院線電影了……但跑去看這部《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倒也不是因為有什麼特別想看的原因,而更多是一種單純想看看票房大片的結果如何。不過由於本片直接解決了一項先前兩部《復仇者聯盟》都存在的缺陷,也就是反派偏弱的問題,因此 DR 對本片的喜好程度算是好上許多。

除了擁有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電影目前為止最強的反派外,本片還保有 Russo 兄弟檔在過去兩部執導作品中都存在的優點,也就是動作場景的編排與調度,基本上都很令人滿意。而不會有先前《復仇者聯盟》電影中,動作場景雖然外觀華麗,但實際上卻少有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