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6/12/2022 - 17:31 發表
可能是因為有裝皮套的關係,使得 DR 很晚很晚才發現,原來自己用了約三年多的 Nokia 3.1,它的電池(型號 HE336)已經膨脹到把手機外殼都給撐開了。所以上個月多了一筆很不情願的開銷,就是買了一支新手機 Nokia G21。儘管 DR 個人還是希望手機的尺寸可以再小一點,然而無論如何,新手機在各方面的體驗自然是優於舊手機。特別是原本那支 Nokia 3.1,自從升級到 Android 10 後,就變得相當遲鈍。反之新買的 Nokia G21(內建的系統版本是 Android 11),反應速度就正常許多。
不過說實在話,DR 並不是重度的手機使用者。最主要就是通訊需求,以及必要時用來上網查資料,此外偶爾使用 Termux 終端機應用程式而已。所以實際上安裝的應用程式數目也相對稀少,同時 DR 也對製作純粹的手機應用程式顯得興趣缺缺,而更多是關注 Web 式的實作方式。因為這是在較低的開發成本下,就能夠公平地支援幾乎所有平台的途徑。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6/05/2022 - 11:42 發表
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覺得花時間玩 RPG 遊戲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過回想起來,儘管在年輕的時候,能夠玩遊戲的時間確實比較多,但定性也比較差,很容易玩到一半就跑去玩別的遊戲了。反之如今雖然玩遊戲的時間少,但性情上也比較專注了,比較能夠將一款遊戲持續不懈地玩到破台。
簡介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6/03/2022 - 22:52 發表
不知不覺間,當年的《捍衛戰士》(Top Gun,1986)已經在現代空戰電影中,樹立成無人能出其右的地位,就宛如電影《大白鯊》(Jaws,1975)之於鯊魚災難電影一般。兩者的共同點,在於作品本身其實都有很明顯的技術限制,看似好像很容易可以被模仿,或者是被加以改進。但長年以來,還未曾有任何一部電影,真正地做出了更好的水準。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5/20/2022 - 23:15 發表
按理講 USB 隨身碟應該被視為是一種消耗品,是僅供臨時性的資料移動,而非講究保障的資料儲存方案。但……如果裡頭真的有資料想要救援呢?話說前陣子 DR 拿到一顆 128GB 的隨身碟,是處於無法開啟的狀態。雖然裝置本身偵測得到,但在 Windows 或 Linux 系統上,分割區實際上都無法順利掛載。其中以 Linux 來說,就是即便手動做 mount 也會直接卡住不動,也就無法讀取裡頭的檔案。
嘗試使用 ddrescue 做區塊複製,例如以下指令是將 /dev/sdb 複製到名為 rescued.img 的映像檔:
-
ddrescue -f -r 1 -n -v -d -b 512 /dev/sdb rescued.img recovery.log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5/07/2022 - 12:22 發表,更新日期:週五, 09/02/2022 - 12:32
於 2009 年發佈的 Windows 7 作業系統,就如同許多的 Windows 版本一樣,有著相對驚人的使用壽命。儘管其更新維護已於 2020 年終止(除非是有採購延伸安全性更新的用戶,則能夠獲取更新至 2023 年),但就如 OSnews 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所透露出的訊息,依然有為數眾多的 PC 是停留在 Windows 7,且有許多使用者並沒有對此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這或許是因為,其實與 Windows 7 同期的 PC 主流規格,其運算效能往往已經相當飽和。只要使用者執行的工作、以及所使用的應用程式都沒有出現變化,那麼它就依然足敷使用,頂多再經過小幅度的升級即可(SSD、記憶體等等)。因此就一般使用者的角度而言,倘若沒有淘汰整部 PC 的需求,自然就不會想連帶地更換作業系統。而唯一剩下的風險,就是安全性的議題了。不過也是有應對措施,如防火牆管制等,能夠加以緩解。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4/02/2022 - 23:17 發表,更新日期:週四, 08/10/2023 - 12:40
對台灣某一世代來說,蝙蝠俠很可能會是他們最為熟悉的超級英雄人物。因為若從 1989 年的電影《蝙蝠俠》(Batman)算起,則整個 90 年代一共有四部蝙蝠俠電影上映。不僅如此,由於當時也仍是老三台為主的年代,任何有在老三台播映的卡通,幾乎都會成為所有小朋友的共同回憶。而其中就包含了蝙蝠俠的動畫系列(Batman: The Animated Series,1992-1995)。因此在挾著電影、卡通以及周邊商品(玩具!)的持續推動下,蝙蝠俠的能見度及話題性都是相當高的。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2/26/2022 - 17:42 發表
原本按進度應該是要寫別的東西,但想不到在 21 世紀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個實質獨裁的強權國家,侵略並意圖併吞另一個弱勢的民主國家。經歷了這麼多歷史教訓,徒有知識與科技的發展,但人類的本質並沒有真的進化。我們與數萬年前的祖宗相比仍是同一類人,長存在我們血液裡的是私慾而非公義,只能仰賴後天的教導來提醒我們何謂是非對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事件,因為它代表的是人類在這個世代的整體意志,能否在艱困的時刻做出正確的回應,並願意付上代價來守護它。這個世代可以選擇成為下一世代的榜樣;或者因著姑息,而讓下一代承受價值觀扭曲的苦果。雖然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戰爭都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它始終都會是一場局部戰爭。然而一旦坐視獨裁者透過戰爭獲得他欲求的目標,這等於是宣告如今這個世代的世道,就是拳頭大於公義。你只要有相對強勢的武力、有核武、有資源、有席位,就可以強取一個剛好不在保護傘下的民主國家。若是如此,我們所受教的普世價值及基本信念都是實質的謊言,各人偏行己路,只求生存就好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