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2/02/2022 - 19:34 發表
在本年度由東寶所舉辦的哥吉拉慶祝活動(Godzilla Fest 2022)裡,是以《哥吉拉對蓋剛》(Godzilla vs. Gigan,1972)的 50 週年紀念為主軸,發表了兩部新製作的短片。首先是《哥吉拉 VS 霸王蓋剛》(Godzilla vs. Gigan Rex),可以直接在官方的 YouTube 頻道上觀看。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1/25/2022 - 22:35 發表
前陣子先後讀到兩篇關於自架郵件服務的感想文章,看完後感觸蠻多的。當年 DR 在開始接觸 Linux 時,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就是 Linux 可以用來架設許多服務。然而其中關於郵件服務這一塊,在瞭解其組成與各樣條件後,DR 很早就覺得這是個沒事不要自己架的東西。個人就用免費郵件服務,中小企業或機構需求則購買郵件代管,會省事很多。
Chris Siebenmann 是任職於多倫多大學的 Unix 系統工程師,在他所寫的文章《Running your own email is increasingly an artisanal choice, not a practical one》裡,Siebenmann 客觀地描述,儘管他至今依然在維運著自行架設的校園郵件服務,而這樣的作法雖然擁有高自訂性,以及獨立自主的優勢;但對比大型廠商所能夠輕而易舉達到的服務品質,已經不是一個很務實的選擇。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1/11/2022 - 19:41 發表
繼續趁著 Amazon Prime 的試用期間看下一部片,《明日戰爭》(The Tomorrow War)是一部 2021 年的科幻動作電影。由於科幻題材向來都是 DR 偏好的類型,所以對於科幻片的接受度通常都蠻高的,不會那麼挑剔。然而看完後 DR 卻覺得這部電影沒上院線應該是有考量的,如果上院線則票房很可能會炸掉……
本片故事的主架構,是未來世界受外星生物襲擊,出現嚴重的兵力不足而瀕臨人類滅絕危機。於是透過蟲洞回到過去,從過去徵召士兵傳送到未來參戰。倘若論原創程度,那麼本片的原創性並不是很高。故事的主軸雖然還算有特色,但其餘的許多元素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它作品。然而其實有原創性與否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是在於故事本身是否說得好。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1/04/2022 - 19:55 發表
話說原本只是要在 Amazon 上買個東西的,結果一時沒注意,點選到 Prime 試用,就這樣啟用了 Prime 會員。但也是這樣才知道,原來 Prime 會員就包含了 Prime Video 服務,實在是孤陋寡聞。儘管是非預期地得到一個未曾使用過的影音平台服務,但 DR 幾乎是立即地就想起《十三條命》(Thirteen Lives)這部在 Prime Video 獨家上架的電影。雖然實際上它的播映權限是有地區限制的,不過這就是自架 WireGuard 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0/28/2022 - 19:55 發表
最近讀到一則來自 AdGuard 部落格的消息《EasyList is in trouble and so are many ad blockers》,其內容描述 EasyList 這個由社群維護的廣告過濾清單,近期曾一度因為過多的連線請求,形成就像被 DDoS 的情形而變得難以存取。而問題的來源,似乎是印度地區的某款 Android 網頁瀏覽器存在設計缺失,會以不正常的頻率反覆下載該清單,而造成嚴重的流量負載。
像這樣的案例,倘若技術條件可行,也許在必要時得先暫時封禁特定的地區,讓其它地區的用戶不致受到影響,直到問題的來源消弭為止。而這也讓 DR 想起自己幾年前在虛擬主機商做值班工程師的一個故事。不過在此之前,DR 得先描述一下背景,以便讓人瞭解為什麼當下似乎只能採取這種作法。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10/21/2022 - 19:55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10/15/2022 - 17:43 發表
很難預想到,即便在 2022 年的現代作業系統中,仍然會遇到與古老 Big5 編碼有關的問題。然而就 Windows 來說確實是如此,時至今日為止,至少在隨處可見的 Windows 10 繁中環境裡,其預設的環境編碼依然是 CP950(微軟自行維護的 Big5 實作)。因此根據壓縮軟體的具體實作而異,所生產出來的 ZIP 壓縮檔,寫入的檔名清單不盡然都會是 Unicode,也有可能依然是 CP950。
延伸閱讀:libarchive 函式庫關於檔名處理的說明文件。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9/30/2022 - 22:20 發表
故事的起頭是這樣的,話說 DR 手邊有一項任務需要處理大量的表格資料,為此便寫了一支 Python 程式。然而這支程式的資料迭代過程有一項設計缺失,會導致已經處理完並存檔的資料,仍持續累積在記憶體裡,造成程式的記憶體佔用量持續升高。當 DR 隨意地用 htop 查看系統資源時,才赫然發現若按照這個累積速度,恐怕二號機上的 16GB 記憶體會被整個吃光。但當下又不太想讓它重跑,於是就硬著頭皮看著它跑完。果不其然,在整個執行過程中,系統記憶體一度接近耗盡,連 swap 都用上了。
程式沒寫好雖然尷尬,然而轉念一想,若寫一支能夠刻意把記憶體吃光的程式,似乎對於某些情境是有意義的,像是用於測試系統高負載情形及設備可靠性等等。於是順手另外再寫了一支腳本程式(mem_consume_test.py),來專門實現記憶體的消耗。這支腳本係針對 Linux 平台設計,對於記憶體使用量的監控是從 /proc/meminfo 中的數值計算而成。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9/16/2022 - 22:48 發表
由於 Red Hat 提早結束了 CentOS 8 的生命週期,並且讓 CentOS 這個品牌從 RHEL 的免費版本,轉型成為 RHEL 的上游開發版本,也就是 CentOS Stream。使得原本許多 CentOS 的使用者,必然會需要思考合適的替代方案。雖然人們似乎會自然地關注諸如 AlmaLinux 及 Rocky Linux 這些比照原本 CentOS 模式,從 RHEL 原始碼重新編譯而成的發行版本。然而說實在話,DR 並不認為需要就此將 CentOS Stream 從可行的選擇清單中剔除。因此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DR 在工作環境裡建置了幾部 CentOS Stream 8 主機,而本文即是維運至今的一些感想。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9/09/2022 - 22:06 發表
由 KDE 專案的開發者 Nate Graham 所發表的一篇文章《Who is the target user?》,內容以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吸血鬼之避世潛藏》(Vampire: The Masquerade)的技能點作為引言,來探討在軟體開發領域中,如何根據使用者的技能等級來進行分類。並藉此分析目標群體,以便找出合適的軟體設計。在該遊戲裡,電腦(Computers)技能按點數多寡,從 1 到 5 可分為以下五種等級:
-
學生(Student):懂得點選操作。
-
大學(College):能夠處理簡易資料。
-
大師(Master):具備軟體設計能力。
-
博士(Doctorate):可受聘為顧問,舒服度日。
-
學者(Scholar):總是走在科技前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