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 Romulus - 風格到位、精心編織的系列佳作

DR 依稀記得自己是在非常小的時候,曾經窩在某個渡假村或會館房間的床舖上,跟父親一起看老三台播映的《異形》(Alien,1979)。當時沒有看得很完整,也不是很懂故事的全貌。過了幾年,在親戚家同樣是在老三台上,接近完整地看完了《異形 2》(Aliens,1986)。後來等到年紀再稍大了一點,有辦法自己去錄影帶出租店租片子,才把過去沒看完或者是沒看過的通通補完,包含了《異形 3》(Alien³,1992),甚至《異形 4:浴火重生》(Alien Resurrection,1997)則是直接買錄影帶回家。未成年卻可以藉此途徑觀賞到這些 R 級片,著實該感謝家用媒體市場。

 

 

倘若將與《終極戰士》(Predator)系列一同跨界演出的作品忽略不計,則 DR 認為《異形》系列一直都有著獨樹一格的製作內涵。它不屬於單獨的一種戲劇類型,系列中的多部作品同時結合了恐怖與動作兩種範疇。其科幻架構也蘊含了更深的世界觀與層次,而非僅僅是看著外星怪物殺人這麼簡單。而且每一位參與的導演:Ridley Scott、James Cameron、David Fincher(雖然由於拍攝的倉促與外力干涉,他自認為是一段黑歷史)以及 Jean-Pierre Jeunet,也都在之後的職業生涯獲得了諸如奧斯卡等獎項的肯定,可謂實力滿滿。

 

在這些過去的《異形》電影裡面,一、二集毫無疑問是最為經典。三、四集則有著較多的爭論,雖然有一些個別的優點,但總體來說成就是不及一、二集。特別是第三集將原本第二集倖存的角色全部賜死……恐怕對許多觀眾而言是很難接受或認同的安排(DR 對此也是十足憤慨啊),或許也因而連帶影響了對於後續兩集的觀感。至於 Ridley Scott 後來回鍋執掌的兩部前傳,DR 還真的不怎麼喜歡這兩部前傳……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此處不做贅述。

 

在起初的企劃上,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系列中一、二集之間的《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有點類似於《終極戰士:獸獵者》(Prey,2022),是針對串流平台的作品企劃。風險較低,同時也可能給予創作者更多的發揮空間。然而就在開拍前,片商顯然得出了一些新的觀點與信心加持,決定將這部作品推到院線市場,而非直上串流平台。而結果──DR 認為片商的選擇正確,與先前給予《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2019)的評價類似(儘管它在劇情設定上有些爭議且票房失敗),DR 認為《羅穆路斯》是繼《異形 2》以後,整個《異形》系列至今為止的最佳續集。

 

本片幾乎是完美地融合了起初兩部作品最為精華的 DNA,首先它擁有 Ridley Scott 的場景美學,就是會讓人聯想起《異形》及《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那種脫俗於題材本身的視覺風格,不過 Ridley Scott 並沒有這麼地重視電影中的角色及故事。相反地,雖然 James Cameron 的美學或許相形之下略為庸俗了一點,但他對於角色塑造及故事結構有非常細節的關注,而這樣的特質也同樣地移植到本片中。不僅如此,最後的一塊拼圖,則是本片導演 Fede Álvarez。作為《異形》系列中反而是第一位以拍攝恐怖類題材起家的導演,Fede Álvarez 以自身的擅長,將片中的恐懼及驚悚情緒做了最大程度的催化。

 

倘若真要提出自己對於《羅穆路斯》比較沒那麼滿意的地方,則 DR 認為本片某方面來說有點類似於《銀翼殺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2017),有著共同的一項缺陷。就是前面都好,但最終、最後的一段對決,處理起來並不太讓人覺得是個高潮,過程也沒有很令人耳目一新。但除此之外,本片不僅是《異形》系列中,可排行至前頭的優質作品之一,整體的製作水平,如演出、故事、美術、音樂及特效,也堪稱是近年來的科幻題材佳作。特別是在太空驚悚的領域中,近十年來應該不容易能夠找到比本片更加出色的作品。

 

評分:9/10。

 

《羅穆路斯》有可能重新拯救了整個《異形》系列的發展路線,讓 DR 覺得片商應該要更放手讓有才華的系列死忠粉來開發新作品,就像 Fede Álvarez 所做的這樣。數年前 Neill Blomkamp 所企劃的《異形》第五集被取消,就是件令人覺得相當遺憾的事。看看他拍的科幻驚悚短片《Zygote》(2017,YouTube),真的不找他回來拍一部《異形》嗎?

 

與此同時 DR 也認為片商是應該要大刀闊斧,在整個系列的延續上,果斷地忽略三、四集的故事發展,才能夠有更多的創作空間。甚至兩部前傳也可以當作是野史般的存在,或許可以沿用一些概念,但不用照單全收。讓異形的源起與世界觀,有機會再經過一次重構(軟性重啟?)。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