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DarkRanger's Secret Area

主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Linux
  • 程式開發
  • N900
  • 譯文
  • 資訊技術辭典

文章分類

  • 影劇
  • 遊戲
  • 筆記
  • 雜文
  • 資訊技術
  • 站務訊息

最新內容

  • Mars 3D (1997)
  • 《哥吉拉大解剖圖鑑:西川伸司解構怪獸深淵》
  • How-To:Linux 安裝 Wargus
  • 網站主機 PHP 版本升級至 8.3
  • Operation Elop 13. The catastrophe called Symbian
  • I use zip bombs to protect my server
  • Iconography of the PuTTY tools
  • Fedora 42 安裝 OpenSSL 1.1
  • 關於本站改版的其它替代方案
  • 半途而廢的未破台單機遊戲列表

The Big Picture (1997)

發表日期:星期四, 05/15/2025 - 22:12

《The Big Picture》是一張於 1997 年發行的電影音樂專輯,由 Erich Kunzel 擔當指揮,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所演奏。這張專輯回想起來,是 DR 得以進一步認識電影配樂的啟蒙之作。網路上依然可以找尋到當年在台灣通路發行時的中文資料,儘管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更正的資訊錯誤。

 

至於這張 CD 專輯是如何出現在 DR 小時候的家裡,就已經不可考了。但也並沒有遺失掉,至今依然是家裡那一堆音樂 CD 的其中一員。於是在最近翻找出來做數位化的保存,儲存成 FLAC 音訊檔。不過如今也因拜 YouTube 等線上平台所賜,有非常方便的管道能夠獲取這些曲目,並不因實體專輯的絕版而絕跡。

 

影劇
  • 閱讀更多 about The Big Picture (1997)

How-To:Linux 安裝 DevilutionX

發表日期:星期四, 05/08/2025 - 22:09

操作環境:

  • Fedora 42
  • DevilutionX 1.5.4

 

《暗黑破壞神》(Diablo,1997)在 DR 小時候看著別人玩的印象裡面,是一款畫面精緻(但題材及美術風格很黑暗)、且操作單純流暢的 RPG 遊戲。其中可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單人模式外,遊戲還支援多人連線,可以多台電腦連接在一起遊玩,甚至是讓玩家彼此互打互殺,有仇報仇。但另一方面,遊戲的劇情就沒有講究任何融入感,玩家角色就是一張白紙跟純粹的工具人──接連不停的殺怪、撿不完的戰利品,闖蕩連綿不絕的地下城。然而如此極端的 RPG 設計概念,反而是大受歡迎,為日後二代(Diablo II,2000)的暴紅,以及 MMORPG 遊戲內容的發展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 閱讀更多 about How-To:Linux 安裝 DevilutionX

於 2012 年建立的一份音樂播放清單

發表日期:星期四, 05/01/2025 - 22:20

某方面而言,或許可以算是本站十年前某篇文章的續篇。前陣子在自己的 Nokia N900 手機備份資料裡,又翻出一份似乎是在 2012 年左右建立的音樂播放清單。收納的內容同樣以電影原聲帶的曲目為大宗,但也不全然都是如此。由於覺得有另外記錄下來的價值,於是在此重新整理過,會按照年代排序,列出來源、作者及曲目於以下清單。

 

影劇
  • 閱讀更多 about 於 2012 年建立的一份音樂播放清單

How-To:Linux 安裝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發表日期:星期四, 04/24/2025 - 22:40,更新日期:星期三, 08/27/2025 - 19:33

操作環境:

  • Fedora 42
  • OpenMoHAA v0.82.1

 

《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2002)是 FPS 遊戲《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系列中的第一款 PC 作品。也因此就 PC 玩家的角度而言,這款作品才算是首作,所以本文後續會簡略以《榮譽勳章》來稱呼這款遊戲。

 

  • 閱讀更多 about How-To:Linux 安裝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Fallout 4 (2015)

發表日期:星期四, 04/17/2025 - 22:21,更新日期:星期一, 08/25/2025 - 12:54

儘管已不太敢花時間碰 RPG,但終究該完成的還是得完成。沒有例外地,DR 終於將《異塵餘生 4》(Fallout 4,2015)玩到告一段落了,算是維持此系列過往每部單機 RPG 作品都至少有玩過一輪的個人記錄。而簡單來說,DR 對於這款作品的感覺很複雜,它有不少做得極為出色的地方,但同時也存在著某些始終讓人感到不太適應之處。所謂的適應性,相信對於未曾接觸過《異塵餘生》系列更早期作品的新玩家來說,其實很有可能不是問題。然而對於熟稔此系列的老玩家而言,其中的設計差異則或許是有些爭議性的。

 

 

雖然網路上似乎有許多意見,認為《異塵餘生 4》是一款很大程度必須依賴附加模組才能夠提供更佳遊戲體驗的作品。不過 DR 仍舊是選擇以未安裝任何模組的狀態下,來體驗最為純粹的遊戲內容及原始設計。儘管在遊戲過程中,自己確實可以感受到,倘若在某些環節能夠有一些相關的附加模組,來做出部份設計調整,可能是比較好的。但總歸來說,至少遊戲的原生設計看起來並不存在任何缺失,是真的需要依賴模組才玩得下去的。

 

遊戲
  • 閱讀更多 about Fallout 4 (2015)

How-To:Linux 安裝 Blood

發表日期:星期四, 04/10/2025 - 22:31

操作環境:

  • Fedora 40
  • NBlood r14217

 

《血祭》(Blood,1997)是 Monolith Productions 所開發的第一款 FPS 遊戲作品,後續這間公司也繼續推出了許多廣受好評的作品,例如結合日式動漫風格、可駕駛巨大機器人的《昇剛》(Shogo: Mobile Armor Division,1998);以及獵奇地將吳宇森式暴力美學與紅衣小女孩(?)融合在同一作品裡的《戰慄突擊》(F.E.A.R.,2005),等等這些。而作為開山之作的《血祭》,遊戲正如其名,以黑暗血腥的內容著稱,單是遊戲外盒就令人生畏。甚至發行商後來還默默地,包含台灣市場在內,除了起初的原始版本外還另外發行了暴力成份經過刪減的普及版。

 

  • 閱讀更多 about How-To:Linux 安裝 Blood

《終極動員令》系列早期作品原始碼釋出

發表日期:星期三, 04/02/2025 - 22:14

有一點令人意外,但仍是一件好事。日前 EA 一口氣將數款《終極動員令》(Command & Conquer)系列的早期作品皆以 GPLv3 授權條款釋出其原始碼,相關公告見此,及清單如下:

遊戲
  • 閱讀更多 about 《終極動員令》系列早期作品原始碼釋出

How-To:Linux 安裝 Doom 3

發表日期:星期四, 03/27/2025 - 20:47

操作環境:

  • Fedora 40
  • dhewm3 1.5.4

 

在《雷神之鎚 III》(Quake III Arena,1999)完全主打以多人連線對戰為其核心的遊戲體驗後,id Software 的下一款作品《毀滅戰士 3》(Doom 3,2004)反過來重新聚焦在 FPS 單人遊戲劇情的體驗上。而且有別於《毀滅戰士》系列的前後作品,遊戲內容都是以直接粗暴的方式,手刃眼前的惡魔大軍;《毀滅戰士 3》雖然同樣也是在科幻背景下殺惡魔,卻是此系列至今為止唯一一款略採寫實驚悚風格的作品,可能部份地是受到諸如《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或者《戰慄時空》(Half-Life)這類遊戲內容的啟發,讓 id Software 決定藉由《毀滅戰士 3》做出「hold my beer」式的回應。

 

  • 閱讀更多 about How-To:Linux 安裝 Doom 3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4)

發表日期:星期三, 03/19/2025 - 22:34

通常動畫片不是 DR 會選擇去戲院看的類型,所以本站與動畫片有關之電影心得也就非常稀少。然而《風之谷》(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1984)一直以來都是 DR 個人最喜歡的動畫電影,也曾經完整看完它較為長篇的漫畫版本。所以儘管事實上是老電影重新上映,但還是認為要趁著有機會看一下大螢幕版本,而且這還是自己人生首次在戲院觀賞宮崎駿的作品。不過也因為對這部電影的內容算熟悉,原本觀賞前並未特別有什麼期待感。但實際在戲院觀賞的過程卻依然還是大受感動,真心覺得完全值得,沒有枉費這張電影票。

 

 

影劇
  • 閱讀更多 about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4)

Intel 內顯與 Linux 桌面死當問題排解

發表日期:星期四, 03/13/2025 - 22:53

手上有一台塵封好些日子的老筆電 Aspire ES1-331-C2DE,CPU 為 Celeron N3160。之所以塵封起來,是因為起初回收到它時,經過排查便發現它是自身的螢幕故障,有訊號但已無法正常呈像,不過外接 HDMI 介面則是可用。由於筆電若螢幕無法使用,就失去了可攜式的用處。除非找得到料件來更換螢幕,否則 DR 就覺得它沒有什麼使用的意義,也否決了把它當桌機來使用的提議。然而最近重新評估手邊的可用物資,轉念接受了自己曾經否決的想法。於是就將這台筆電的螢幕拆除,用分離的外接螢幕與它搭配,就當成某種特殊的桌機來使用。

 

筆記
  • 閱讀更多 about Intel 內顯與 Linux 桌面死當問題排解
Pagination
  • First page « 最前
  • Previous page ‹ 上一頁
  • 頁面 1
  • 目前頁面 2
  • 頁面 3
  • 頁面 4
  • 頁面 5
  • 頁面 6
  • 頁面 7
  • 頁面 8
  • 頁面 9
  • …
  • 下一頁 下一頁 ›
  • Last page 最後 »
RSS 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