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8/11/2023 - 19:57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8/04/2023 - 22:29 發表
恐怕沒有多少人真的對 Windows 檔案路徑的運作方式,有很透徹的瞭解。在 Fileside 應用程式的部落格文章《The weird world of Windows file paths》裡,作者 Erik Jälevik 彙整了關於 Windows 檔案路徑的各項機制與特性。其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路徑表示方式,以及特殊的檔名限制等等。只能說一言難盡,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參閱。
倘若僅僅是作為 Windows 系統的終端使用者,那麼或許還不會覺得 Windows 檔案路徑的運作,有什麼特別稀奇古怪的地方。但如果是要編寫工具程式或批次腳本,就有可能會踩到地雷,而需要在設計上有所留意與調適。相形之下,真的會覺得還是 Linux 的世界單純許多。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7/28/2023 - 22:59 發表
來自 LWN.net 的文章《The early days of Linux》,作者 Lars Wirzenius 是 Linus Torvalds 在赫爾辛基大學的同學,曾一同參與 Linux 最起初的發展歷程。雖然已經存在許多介紹 Linux 發展歷史的文章或資料,不過像這樣的第一手見證就不是這麼常出現了。文章篇幅並不冗長,很容易就能夠讀完。
最早的 Linux 程式碼,是在一部 386 PC 上開發出來的。發生在 Torvalds 玩完了《波斯王子》(Prince of Persia,1989)之後,他開始學習 x86 組合語言,並製作出 Linux 內核的最初雛型。後來再進一步用 C 語言加以擴充,Wirzenius 也協助貢獻了一些函式實作,其程式碼至今仍可在當前的 Linux 內核裡找到。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5/28/2023 - 10:39 發表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5/19/2023 - 22:59 發表
雖然 Google Stadia 已正式終結其營運,不過有一項與之相關的內部專案 CDC File Transfer,卻默默地以開放原始碼授權出現在 GitHub 上。正如其名稱所揭示的,這項專案設法在檔案傳輸的過程裡,實作出以內容為依據的分塊方式(Content Defined Chunking,CDC),藉此準確地擷取出兩端之間的內容差異,以減少實際需要傳輸的資料量,進而提昇遠端檔案同步的效率。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4/29/2023 - 16:56 發表
好像還未曾在其它地方見過,有像《FFmpeg - Ultimate Guide》這樣長篇幅又深入淺出的 FFmpeg 教學指南。雖然有關於 FFmpeg 的筆記,本站大概已經寫過蠻多次了。不過 DR 自己依然不是 FFmpeg 專家,通常就是把指令兜到可以用,就寫成腳本固定放在那邊跑了,對於其運作細節也稱不上熟練。所以每次若是有什麼新的需求,都很需要再查找筆記或線上文件。
儘管 FFmpeg 採命令行介面的操作方式,乍看之下可能並不是很平易近人。然而其功能非常強大,正如指南中所揭示的,除了基本的影音格式轉換外,能夠實現的多媒體處理任務也相當多樣。如今在 DR 日常的工作需求裡,其實 FFmpeg 也已經是變得不可或缺,已常態性的運用在諸如設備直播及錄影等項目中。
由 darkranger 在 週三, 04/26/2023 - 22:42 發表
最近找了個空檔將二號機上的 Fedora Linux 發行版,以重新安裝的方式,從 36 升級到 38。而處理過程中讓 DR 想起,其實去年 Fedora 社群有一項變更提案,曾讓 DR 頓時感到有些愁煩。所幸最後的投票結果是一面倒的駁回,而沒有付諸執行。這項提案的內容,是希望自 Fedora 37 起,安裝程式便不再支援傳統的 BIOS 韌體,而一律只能在 UEFI 韌體下進行安裝(見 Changes/DeprecateLegacyBIOS)。
由 darkranger 在 週曰, 02/19/2023 - 13:15 發表
似乎很少看到有文章認真地探討,該如何適當地撰寫軟體系統中的錯誤訊息。來自 Wix UX 團隊的文章《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write better error messages》,描述了 Wix 網站平台如何對錯誤訊息的表達做出檢討,擬定新的原則,並投注心力加以改善。
這是一篇很值得一讀的文章,雖然當中的概念,主要是針對一般用戶,可能不一定都適用在不同的情境中。比方說在微軟產品裡,經常是僅僅丟出一長串的錯誤代碼,讓使用者自己按代碼去搜尋解答。儘管這確實應該是有改善空間,不過採用錯誤代碼的方式,背後應該也是有其工程考量。而非蓄意的怠惰,然後把麻煩轉嫁在使用者身上。
在 DR 的觀念裡,倘若不知道錯誤訊息該怎麼寫,那麼最至少就是單純地把事實陳述出來。說明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根據程式的設計邏輯,盡可能準確表達出問題的來源。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2/17/2023 - 20:20 發表
在 DR 開始接觸電腦的年代裡,除了 Apple 的 Macintosh/Mac 還有一點能見度外,整個個人電腦市場其實已經差不多都被 x86 架構的 IBM 相容 PC 給攻佔了。不過在這樣的態勢出現以前,市場上也曾經有過更加多樣化的年代。BBC Micro(暱稱為 Beeb)是由 BBC 最早於 1981 年推出的電腦產品,以教育用途為目的,主要是針對英國當地的學校及家庭用戶。
RGBeeb 是一個蠻神奇的改造計畫,背後的製作者並不滿足於單純將古董般的 BBC Micro,以維持原狀的方式啟動起來。而是將其魔改、塞入到現代 PC 的 ATX 機殼裡,用的是 ATX 電源供應器,並且接上 USB 的鍵盤及遊戲手把,甚至背板還有 RGB 燈光效果,不過骨子裡仍是不折不扣的 BBC Micro。相關技術資訊都是以開源授權分享在網路上,不僅是嘆為觀止,也很有教育意義。
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1/13/2023 - 19:13 發表,更新日期:週二, 01/17/2023 - 10:33
《Linux command line for you and me》是一份簡潔但又頗為完善的 Linux 指令大全,很適合作為新手學習、或者是老手的速查來源。畢竟現今 IT 領域的知識量已今非昔比,人有限的腦容量經常需要做記憶輪替,已無法將每項知識都牢牢記在腦海裡,懂得在需要時查詢到正確的資料才是正途。
學習透過命令行介面(若以桌面環境來說,指的就是終端機視窗程式)來完成需求,是踏入 Linux 作業系統的重要基礎。因為有別於在 Windows 或者 macOS 上的情形,Linux 相對來說有更多實用的工具程式是以文字指令的形式存在;以及在 Linux 生態百家爭鳴的多樣性下,在不同的環境裡,文字指令通常比圖形介面的解決方案有更好的共通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