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技術

Windows Explorer Through The Years

對於喜歡軟體考古的人來說,《Windows Explorer Through The Years》肯定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該文章總覽了自初代 Windows 以降、及至 Windows 10,每一代 Windows 檔案總管(Explorer)的更替與變化。雖然 Windows 使用者應該都對檔案總管相當熟悉,但如此詳盡地比對其歷代變化,則實屬罕見,也使這篇圖文並茂的文章顯得相當特別。

 

DR 對 Windows 檔案總管唯一比較有意見的地方,是它預設隱藏了檔案的副檔名,使得 DR 每次裝完 Windows 都得再關掉此設定。

 

分類: 

Those Win9x Crashes on Fast Machines

雖然我們多少都聽過類似的事情:若在較新的 CPU 上執行陳年的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可能會因為當時的程式設計沒有考量到 CPU 速度的演進而遇到各種怪事。不過來自 OS/2 Museum 網站的一篇文章:《Those Win9x Crashes on Fast Machines…》,則關注了一件相對久遠的歷史事件,且硬體與軟體之間的年份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

 

在 1998 年,AMD 推出了 K6-2 處理器系列,型號以運作時脈劃分,從 200 到 550 MHz 不等。然而當時出現的一項問題,是 Windows 95 在 K6-2 350 MHz 以上的型號都會發生崩潰,為此微軟也釋出了更新程式。但令人疑惑的是,在同一時期、同時脈的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卻不會發生崩潰──按理講 Pentitum II 的平均效能應該要優於 K6-2 才是?

 

分類: 

systemd, 10 years later

DR 沒有真的熟悉過 systemd,除了一般性的操作外,大概只有在弄自訂服務的時候,會再多涉入一點。systemd 因其複雜性、耦合性及排他性,再加上部份人為溝通因素,堪稱是 Linux 生態近十年來最具爭議性的項目。不過產生爭論的群體主要圍繞在發行版的維護者及軟體開發者,反之終端使用者及普通情境下的系統管理員應不太受到影響。

 

systemd 不是簡單的東西,若要認真探討它自然也無法三言兩語就結束。《systemd, 10 years later: a historical and technical retrospective》是一篇長文,但也是一篇鞭辟入裡的好文章,值得細細閱讀。

 

分類: 

Hacking the planet with Notcurses

notcurses 是一款用於開發文字使用者介面(Text-based user interface,TUI)程式的函式庫,起源於作者 Nick Black 希望實現出比 ncurses 更加先進的功能。儘管通常 Linux 使用者若不是使用 GUI,就是做純粹的文字指令操作。不過就許多案例而言,介於兩者之間的 TUI 應用程式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因此若能有更加新穎的開發函式庫問世,自然是樂觀其成。Hacking the planet with Notcurses(PDF)則是由作者親自編寫的電子書指南,倘若有開發 TUI 應用程式的需求,這應是相當有用的參考資源。

 

分類: 

The Trident Era Ends

眾所周知,微軟已在今年一月正式釋出了以 Chromium 為基礎的 Microsoft Edge 版本,而不再使用自家的 Trident(又名為 MSHTML)瀏覽器引擎。雖然微軟對於 Trident 引擎還是有其它的使用計畫,看似並沒有消亡的情形。不過已經有開發者有感而發地發表了一篇文章:《Today, the Trident Era Ends》,內容以蠻豐富的篇幅介紹了當年 Internet Explorer 網頁瀏覽器(也就是 Trident 的具體化身)的技術創舉,對 Web 技術發展史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看看。

 

儘管 Internet Explorer 曾因諸多問題而留下「萬惡 IE」的臭名,但從文章中可以看到,至少 IE 在積極開發的時期裡,也開創過許多網頁技術的先河。好似獨裁者在成為暴君以致於被推翻前,也曾經是好人一枚。

 

分類: 

Windows NTFS 滲透測試技巧

來自 SEC Consult 的一篇文章《Pentester’s Windows NTFS Tricks Collection》,內容收錄了多項與 NTFS 檔案系統有關的奇技淫巧。例如 Windows 預設不允許以只有英文句點(.)的方式來命名檔案或資料夾,但文中提供了規避的手法,來建立出名稱只含句點的資料夾。

 

儘管文章的寫作主旨其實是資訊安全相關的議題,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應該較不具實用性。但若手上的 NTFS 檔案目錄遭逢到一些靈異現象時,或許文中的資訊可以提供一些線索也說不定。

 

分類: 

Windows 10 對檔名大小寫區分的支援

微軟真的在改變,Windows 也是。長久以來,Windows 一直有一些讓 DR 覺得違背計算機現實的設計,在某些情況下會有點惱人。然而,最近的一些變革卻著實讓 DR 感到驚訝。除了記事本(Notepad)即將支援 Unix 換行字元外(見 Introducing extended line endings support in Notepad),從 Windows 10 版本 1803 開始,也支援對指定的資料夾啟用大小寫區分(見 How to enable NTFS support to treat folders as case sensitive on Windows 10)。

 

分類: 

Building a Lightroom PC

在中文網路世界裡,與 PC 硬體相關的「組裝文」算是相當常見。然而由 Paul Stamatiou 所撰寫的《Building a Lightroom PC》一文,雖然初看之下像是組裝文的體裁,以建置一部可高效能執行 Adobe Lightroom 的 PC 作為主軸。但實際上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就 DR 印象所及是前所未見的,可說是一份頗具價值的參考資料。

 

文章內容包含了需求的說明、硬體的選購、實際組裝時的重點提示、作業系統及軟體的調校、超頻以及效能測試等。其中,部份硬體的選擇列舉如下:

分類: 

Google Maps 的向後相容性

在《The insane amount of backward compatibility in Google Maps》這篇文章裡,作者描述 Google Maps 有著驚人的向後相容性。根據作者的試驗,包含 Android 1.0、iOS 1.0、早年的行動 Java 平台、Palm OS 及 WebOS 等,其上的 Google Maps 應用程式在今日都基本上仍算是可用。

 

然而這其實並非是應用程式的設計議題,而是 API 層級的議題,而 API 本來就應該保持穩定。API 當然還是可以更新,但同時舊版的 API 應該也要保持可用(除非有極為重要的技術考量), 否則直接取消掉舊 API 的作法只會造成一場災難。像 DR 最近在撰寫某支程式時,就遇到 API 被大幅變更的情形,導致幾年前寫的舊程式碼無法直接利用,顯得相當不便。

 

分類: 

手工打造的桌上型賽車遊戲機

跟 DR 差不多年紀的人,或許會對像 Tomy Turnin' Turbo Dashboard 這樣的賽車玩具有這麼一點印象。然而對於某些工程師來說,事情可不是說看過就可以結束的,他們還想要自行打造出類似的東西。於是,先後有兩名工程師打造了自己的桌上型賽車遊戲機,並發表文章來交代其中的製作過程:

 

分類: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資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