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技術

Windows NTFS 滲透測試技巧

來自 SEC Consult 的一篇文章《Pentester’s Windows NTFS Tricks Collection》,內容收錄了多項與 NTFS 檔案系統有關的奇技淫巧。例如 Windows 預設不允許以只有英文句點(.)的方式來命名檔案或資料夾,但文中提供了規避的手法,來建立出名稱只含句點的資料夾。

 

儘管文章的寫作主旨其實是資訊安全相關的議題,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應該較不具實用性。但若手上的 NTFS 檔案目錄遭逢到一些靈異現象時,或許文中的資訊可以提供一些線索也說不定。

 

分類: 

Windows 10 對檔名大小寫區分的支援

微軟真的在改變,Windows 也是。長久以來,Windows 一直有一些讓 DR 覺得違背計算機現實的設計,在某些情況下會有點惱人。然而,最近的一些變革卻著實讓 DR 感到驚訝。除了記事本(Notepad)即將支援 Unix 換行字元外(見 Introducing extended line endings support in Notepad),從 Windows 10 版本 1803 開始,也支援對指定的資料夾啟用大小寫區分(見 How to enable NTFS support to treat folders as case sensitive on Windows 10)。

 

分類: 

Building a Lightroom PC

在中文網路世界裡,與 PC 硬體相關的「組裝文」算是相當常見。然而由 Paul Stamatiou 所撰寫的《Building a Lightroom PC》一文,雖然初看之下像是組裝文的體裁,以建置一部可高效能執行 Adobe Lightroom 的 PC 作為主軸。但實際上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就 DR 印象所及是前所未見的,可說是一份頗具價值的參考資料。

 

文章內容包含了需求的說明、硬體的選購、實際組裝時的重點提示、作業系統及軟體的調校、超頻以及效能測試等。其中,部份硬體的選擇列舉如下:

分類: 

Google Maps 的向後相容性

在《The insane amount of backward compatibility in Google Maps》這篇文章裡,作者描述 Google Maps 有著驚人的向後相容性。根據作者的試驗,包含 Android 1.0、iOS 1.0、早年的行動 Java 平台、Palm OS 及 WebOS 等,其上的 Google Maps 應用程式在今日都基本上仍算是可用。

 

然而這其實並非是應用程式的設計議題,而是 API 層級的議題,而 API 本來就應該保持穩定。API 當然還是可以更新,但同時舊版的 API 應該也要保持可用(除非有極為重要的技術考量), 否則直接取消掉舊 API 的作法只會造成一場災難。像 DR 最近在撰寫某支程式時,就遇到 API 被大幅變更的情形,導致幾年前寫的舊程式碼無法直接利用,顯得相當不便。

 

分類: 

OpenMoko: 10 Years After

Openmoko 算是非常早期的 Linux 手機專案,由大眾電腦於 2006 年發起,也就是在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都還未成氣候之時。不過它最終只推出過兩款手機產品,分別是 2007 年的 Neo 1973(GTA01),以及 2008 年的 Neo FreeRunner(GTA02)。此後便於 2011 年結束營運,成為純粹的社群專案。

 

Michael Lauer 是當年 Openmoko 公司的第二號員工,如果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這項專案的特點與歷史,那麼由他所撰寫的回顧文章:OpenMoko: 10 Years After (Mickey’s Story) ,非常值得一讀。

 

分類: 

My Ubuntu for mobile devices post mortem analysis

Ubuntu Touch(又稱為 Ubuntu Phone),是 Canonical 意圖進軍行動裝置市場的作業系統產品,然而卻在幾個月前宣佈終止,由純粹社群性的 UBports 專案接手維護。這基本上表示,雖然使用者仍然有機會自行在相容的裝置上安裝 Ubuntu Touch 系統,但已不會再有搭載 Ubuntu Touch 的行動產品問世。

 

分類: 

Which Tech Giant Would You Drop?

終於看到一項比較有意思的調查,日前紐約時報網站刊登了一篇互動式的文章《Which Tech Giant Would You Drop?》,其命題針對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Apple、微軟、Facebook 及 Amazon 這五間科技巨頭,內容假設如果你有一天必須被迫放棄使用這些公司的產品,那麼哪一間會是最優先被放棄的?而那一間又會留在最後?

 

當讀者在文章頁面中勾選完次序後,便會跳出分析數據,讓讀者能夠看到自己的次序選擇,與其他人的一致程度如何。而以下 DR 則會簡單說明一下自己的選擇。

 

Apple 是最優先可以被完全放棄的公司,因為 DR 完全沒有使用他們的任何產品。至於第二名則是 Facebook,雖然 DR 也沒有在使用 Facebook,但如果這個命題是代表要跟 Facebook 及其旗下產品 100% 絕緣的話,則會覺得有一點點可惜,所以將它列為第二名。

 

分類: 

IMDb 討論板的幕後故事

自 2001 年開始運作、歷史悠久的 IMDb 討論板(message boards)已於 2017 年 2 月 20 日正式關閉。對此,當年負責討論板開發的軟體工程師 Colin M. Strickland 發表了一篇文章(A great disturbance in the force...),分享這個討論板未採用任何現成網站框架、從無到有的開發經歷。由於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文章中所描述的技術環境,以現今的標準來看簡直都是古董級的存在,等於是見證了一段網際網路技術的早期歷史。

 

雖然 DR 常逛 IMDb 網站,但對於它的討論板,其實過去並沒有太多關注,不過 DR 也認為將其關閉確實是比較好的作法。IMDb 討論板能夠對每個作品及每個演職員開闢專屬的討論空間,但這般數量容易造成言論管理的風險。而且現今已有 Reddit 及 Twitter 等社群媒體,使得傳統的討論板已經不再是那麼重要的交流管道。

 

分類: 

Linux game porting and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攸關 Linux 遊戲生態發展的跨平台開發與軟體移植,一直都是 DR 相當關注的議題,不過倒也不是任何相關文章都會在這裡貼上來。然而一篇由《瘋狂時代復刻版》(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的 Linux 版移植者所分享的工作心得,除了內容有趣外,也融入了大量的背景資料,讓人得以從不致冗長的單一文章中,窺見 Linux 遊戲移植工程的今昔、工作方法及訣竅,值得一讀。

 

 

分類: 

CPU 隨附散熱器大評比

有在碰電腦硬體的人往往都有一項認知:那就是 CPU 原廠所附的散熱器只是個堪用品,儘管規格與品質顯然有通過官方標準,但其散熱效能一定比不上市面上單售的散熱器產品。雖說如此,但究竟這些來自 Intel 及 AMD 的隨附散熱器,彼此之間,是否也有優劣差異,則難有準確的測試可以解答。因為這些散熱器適用的平台及 CPU 不一,因此在一般條件下不會有一個公正的環境能夠對它們做比對測試。

 

不過,來自 AnandTech 的一篇文章:Battle of The CPU Stock Coolers! 7x Intel vs 5x AMD, plus an EVO 212,解決了這項難題,並一共測試了七款 Intel 散熱器及五款 AMD 散熱器,再加上一款 Cooler Master EVO 212 作為對照組。如此一來,便能夠一窺這些散熱器的實質表現。

 

分類: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資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