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Bulldozer 微架構解析

來自 Chips and Cheese 網站的兩篇文章:

 

通常 DR 會在站上推薦的文章,都是自己有先認真地閱讀過的。然而本次很可能會是少數的例外,因為 CPU 的架構細節實在是超出 DR 的知識領域……至於推薦的原因,則是因為有些難得地,能夠見到有如此長篇幅的分析文章,深刻地探討 AMD 於 2011 年所推出的 Bulldozer 微架構,也就是當時市面上以 FX-8150 為其旗艦級產品的 AMD FX 系列。

 

Bulldozer 微架構可謂出師不利,是 AMD 產品歷史上略為黯淡的一章。在評測上普遍給人的印象是又熱又慢,不僅不敵同期 Intel 的 Sandy Bridge 微架構,某些數據甚至比 AMD 前一代的 K10 微架構還糟。單執行緒效能不理想,只有多執行緒效能還算有點競爭力。倘若不是 AMD 也知道要以價格戰應對,否則僅從效能來看,消費者恐怕很難買得下手。

 

不過在文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AMD 並非刻意地推出一款很糟的微架構。Bulldozer 相比 K10 確實有著更加先進的設計,部份規格與 Sandy Bridge 齊平,甚至是有所領先。然而現實上的技術瓶頸,使其無法充分發揮潛能。Bulldozer 的諸多設計,實際上有進一步延續到未來的 Zen 微架構裡,為日後 AMD Ryzen 系列的成功奠定基礎。

 

Bulldozer 整體的技術瓶頸,導致 AMD 有多年都很難與 Intel 在高階的桌面 CPU 市場上競爭。Bulldozer 後續的改良版本──Piledriver 微架構,於 2012 年推出,是 AMD 在 2017 年的 Zen 微架構以前,最後一款仍有推出高階桌面 CPU 的微架構。Piledriver 的評價相對有比較好一些,其旗艦級產品有 2012 年的 FX-8350、2013 年的 FX-9590、以及 2014 年的 FX-8370。

 

DR 個人沒有使用過 Bulldozer 微架構的 CPU,不過估計是在 2012-2013 年間,入手了 Piledriver 微架構的 FX-8350。並且搭配好一點的散熱器,溫度控制得好、也不吵鬧,就穩穩地用到現在,已經用了超過十年。某方面受益於當時 AMD CPU 的賣相真的不太好,所以一度成為 AMD 在市面上最高階 CPU 的 FX-8350,其實價格也並不是很貴。讓 DR 很難得地會選擇入手當下最頂級的 CPU(以 AMD 來說),否則以往通常都不會買到這麼高階。

 

這顆具備 8 執行緒的 FX-8350,似乎隨著年代的更替,反而更加證明了它的耐用性。所使用的作業系統歷經 Windows 7 到 Windows 10、以及多個 Fedora Linux 發行版本。雖然評測數據以現今的觀點來看,勢必不是很亮眼,然而日常的使用情形並不會讓人覺得緩慢。特別是在多執行緒的執行情境下,效能反應是蠻 OK 的,不會覺得不堪用。所以倘若沒有出現故障,好像目前就還可以再繼續使用下去。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