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pect
Prospect 是一部 13 分鐘長的科幻短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顆遍佈毒氣的星球上,一對父女的任務是採集稀有的異星資源以求致富。雖然故事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阿凡達》(Avatar,2009),不過這部短片製作得相當扎實,道具、運鏡以及氣氛都處理得很不錯,非常值得一看。而且 DR 很喜歡這部短片以自然取景的方式來呈現外星叢林,視覺上很自然而不會讓人有大量加工的感覺。相形之下,《阿凡達》看起來就像是有著部份真人演員的動畫電影。
Prospect 是一部 13 分鐘長的科幻短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顆遍佈毒氣的星球上,一對父女的任務是採集稀有的異星資源以求致富。雖然故事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阿凡達》(Avatar,2009),不過這部短片製作得相當扎實,道具、運鏡以及氣氛都處理得很不錯,非常值得一看。而且 DR 很喜歡這部短片以自然取景的方式來呈現外星叢林,視覺上很自然而不會讓人有大量加工的感覺。相形之下,《阿凡達》看起來就像是有著部份真人演員的動畫電影。
Burial at Sea 是 BioShock Infinite 的資料片,後來遊戲的製作公司 Irrational Games 將資料片中的三首原創曲目於官網上完整釋出:The Extended Songs of Burial at Sea。即使是沒玩過的人也能夠欣賞這些富有復古風情的歌曲。
BioShock 是以單人劇情遊戲著稱的 FPS 系列,不過其實 DR 一款都沒玩過。遙想以前年輕的時候,玩 FPS 基本上都是玩單人遊戲。但現在不知道是自己年紀大了還是怎樣,已經不太適應那種需要找路過關的遊戲流程,類似的狀況玩沒多久就會覺得頭暈難耐。顯然當年那股在《德軍總部 3D》(Wolfenstein 3D)中可以連番破關的戰力早已不復存在,或許這也表示應該要開始改玩清淡一點的東西。
Popcorn Time 是一款基於 BitTorrent 的影音搜尋暨播放軟體,其特點是可以搜尋 BT 上的(盜版)電影並直接播放,免除了自行尋找種子以及花時間等待全片下載完畢的麻煩。此外它還是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體,並一口氣支援了 Windows、Linux、Mac OS X 等平台。Popcorn Time 發佈之初便引起諸多媒體的關注,後來則因為勢必無法避免的侵權疑慮而中止專案,不過由於是開放原始碼的緣故,網路上仍有衍生專案所發佈的版本可供下載。
然而 DR 會提起這款軟體並不是想要報什麼好康,相反的,DR 認為像這樣的軟體應該要被譴責才對。
盜版的存在的確有不一而足的處境與原因,但絕不會是像 Popcorn Time 於官網所陳述的如此義正辭嚴。首先 Popcorn Time 強調專案的合法性,卻反而顯示出低落的價值觀。法律堪稱是道德的低標準,強調專案本身的合法性無法掩蓋這款軟體意欲協助人們無償取得商品、形同鼓勵偷竊的本質。
最近 DR 開始在玩 Deus Ex: Human Revolution 這款遊戲,過程中常常為了求好心切而不斷的讀檔重來。如果遊戲中的 NPC 有所謂自我意識的話,或許會覺得玩家這種可以不斷重來的行徑簡直就是在作弊。因為無論安插了多少挑戰,玩家只要讀個檔就能夠從容面對,甚至可以一再嘗試,直到試出一個最好的結果為止。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本片就像是一款可以重複讀檔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只不過存檔永遠停留在同一個地方。然而經驗值與等級卻是能夠持續累積,這點實在是太作弊了。
很久很久以前,DR 曾經在某討論區玩過故事接龍的遊戲,基本規則就是得延續前人所創作的情節。整個創作玩轉到後來的面貌可想而知,不僅是天馬行空,發展到後來簡直就是穿越到不能再穿越的境界。或許是覺得有點歹戲拖棚,DR 便設計讓主角遭遇一位名為「說書人」的關鍵人物。說書人向主角說明其實他的命運完全是由說書人的紙筆所決定的,並且當場寫下了一些文字來證實這一點。接著說書人寫下故事的最新情節,也就是主角之死。然而就在 DR 沾沾自喜、認定故事幾乎可以在此終結之時,下一位創作者竟然敘述說書人「重置」了所有情節,導致一切都從頭開始……
不論是小說、電視劇還是電影,「重置」並不算是非常罕見的故事手法,至於具體達成重置的作法則有人物失憶以及時空旅行等等的作法,而本片所採用的正是某種類型的時空旅行。由於時空旅行本身就是種悖論,所以在看有關於時空旅行的題材時,說實在的並不需要在意其合理性,只需跟隨故事中所設定的思路就好。
儘管 DR 總是會希望自己有著清晰的思維,看電影只需要看一次就能夠得出恰當的結論,然而本片卻不是這樣的經驗。DR 看這部電影看了兩次,第一次看完覺得後還蠻喜歡的,但同時心裡也有不少意見。後來又看了第二次,在更大、更精細的螢幕以及更好的音響加持下(哥吉拉的吼叫不會再破音了),卻彷彿突然間看懂了這部電影,並且找到真正的焦點。這使得 DR 修正了原本的評價,最終給予本片更高的分數。
真正熟悉哥吉拉的人很難不會喜歡本片,因為可以看得出來本片是在非常熟悉過往哥吉拉作品的思維下所細密建構出來的,存在一定的主見卻不至於褻瀆。比方說哥吉拉的角色定位,其實從過往 28 部作品來看,哥吉拉角色定位是很不一致的,因此本片該如何決定哥吉拉是好是壞就成了一項蠻大的挑戰。
Reverse Engineering for Beginners(逆向工程初學指南)是一本線上電子書,作者為 Dennis Yurichev。以份量來說,這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不過由於組合語言對 DR 而言實在是可怕的東西,所以 DR 只有快速的瀏覽了一下,然後挑了一個簡單的習題(1.4)試做看看。
習題 1.4 的要求是從執行檔中找出密碼,DR 下載了 Linux 版本的範例執行檔(password1),執行時會顯示「enter password:」,任意輸入字串後則顯示「password is not correct」。接著 DR 使用 hexdump 工具去尋找裡頭的可列印字串:
Green Tea Press 是專門出版電子書的線上出版社,由一名教授計算機科學的教授 Allen B. Downey 所成立,所發行的書籍也主要都是他的作品。這些書籍不僅是可以免費下載及閱讀,並且也採用了自由授權,讓書籍能夠如同自由軟體般修改與散佈。
這項措舉的起因是 Downey 有感於許多計算機科學的教科書不敷使用,寫作者往往聚焦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而寫出艱澀難懂的內容,至於出版商則為了迎合更多種類的課程而要求書籍內容包羅萬象。結果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學生既讀不完也讀不透。
Downey 表示教科書應回歸於讓學生「能夠讀也能夠懂」的原則上,教授不應選用無法讓學生充分吸收的教材,而學生也不該讀這樣的東西。基於這項原則,多於 500 頁的教科書就是不恰當的。如果教授找不到適合課程進度的教科書,就應該自己寫出來,並且驗證內容的合適度。如果有少數學生跟不上進度,那是學生的問題,反之如果無法跟上的是多數,就改進教材的內容。
因此 Downey 的書籍都是針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來設計,有興趣或者有需要的人可以閱讀看看。
Chat Wars 是由 David Auerbach 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主要敘述在 1999 年時,微軟與 AOL(American Online,美國線上)之間的「即時通訊軟體大戰」。當時作者在微軟擔任軟體工程師,負責 MSN Messenger Service 客戶端的開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MSN Messenger / Windows Live Messenger),而所謂的大戰是肇因於微軟試圖在不與 AOL 合作的情況下,讓 MSN Messenger 支援登入 AIM(AOL Instant Messenger)伺服器,以蠶食 AIM 廣大的使用者群。
回想起來,DR 對 1999 年的即時通訊軟體景況可說是一無所悉,因為 DR 差不多是在 2001 年才開始使用即時通訊,最初用的是 ICQ,而且 ICQ 早期版本的中文支援不太好,要透過一些手法才能用中文彼此互動,後來則開始改用 MSN Messenger。至於現在則算是沒有使用任何的即時通訊軟體,僅保留 Skype 帳號做為備用的聯繫方式。
OK,這不是哥吉拉電影……不過會提起這部《異獸禁區》是因為導演 Gareth Edwards 就是 2014 年《哥吉拉》的導演,而本片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他在本片同時身兼導演、編劇、攝影以及特效製作,可說是卯足全力。
本片的故事內容描述 NASA 的外太空探測器墜毀在墨西哥,謎樣且巨大的外星生物開始在當地蔓延,並佔據了一半的墨西哥領土。由於美國及墨西哥政府無法有效的除滅外星生物,只得將外星生物棲息的範圍定為「隔離區」,以武力進行管制。而本片的男主角是一名美國的攝影記者,因故要帶著上司的女兒、也就是女主角從墨西哥涉險穿越隔離區,返回美國。
如果從一般觀影的角度來觀賞本片,其實很難說本片會是一部突出的電影。然而若考量到本片有限的成本(50 萬美元),以及總共只有七個人的拍攝團隊(包含男女主角),那麼本片則成了一部驚人的電影,因為其表現不僅毫不粗糙,還可稱得上是極為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