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

「通過」一詞的濫用

先來看看以下這段話:「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我們便能夠了解,若測試一旦通過,所表達的意義。此外我們也通過各種測試案例,來確認測試的有效性,以便在日後通過測試套件,為軟體品質設立標準門檻。」

 

再來看看這段話:「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我們便能夠了解,若測試一旦通過,所表達的意義。此外我們也藉由各種測試案例,來確認測試的有效性,以便在日後透過測試套件,為軟體品質設立標準門檻。」

 

對照一下,很明顯後者的邏輯跟條理清楚許多,對吧?

 

話說 DR 在出版社工作的期間,發現對岸的簡體文章或書籍,使用「通過」一詞用得相當氾濫,甚至這項特性也開始蔓延到繁體的文字工作者身上,使得 DR 經常必須加以修改或是提出糾正。舉例來說,在濫用「通過」的情況下,「通過測試」這句話就會變成存在歧異,它可能是「the test is passed」或是「by testing」。然而,一旦改成「透過測試」,它很明顯就是後者的意思,不會跟前者混淆。

分類: 

四川沾醬的啟示

「Wow. This sauce is f**king amazing. You said it was promoting a movie? 」

(哇,這醬真的不簡單。你說這是為了電影推出的?)

──來自動畫《Rick and Morty》的對白

 

如果在創作中置入一項曾經存在、但如今已經消失的產品,還算是置入性行銷嗎?

 

 

分類: 

一號機.除役

今天 DR 一口氣拆解了三部 PC 主機,而其中一部是 DR 從國中時期便開始使用了,又稱為「一號機」。它是 DR 第一部自行組裝的主機,之後又經歷了好幾次的升級,到最後除了機殼以外,其它元件都是更換過的。

 

 

一號機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家裡的唯一一部電腦,後來 DR 又另外組裝了一部主機(二號機)來分擔使用量。二號機起初是由回收來的硬體組合而成,所以一開始的規格是不及一號機的。不過之後二號機同樣歷經了幾次升級,並且最後也演變成 DR 只使用二號機,而一號機則留給 DR 的哥哥使用。

 

直到前一陣子,一號機開始出現容易在一開機就死當的狀況。由於 DR 覺得這部主機的年紀真的太大了,已經沒有什麼意願再來搞定它,於是便決定讓它安息,然後在今日將其整個拆解掉。

 

分類: 

05/03/2015 雜文

今年的勞動節可說是充分體現了 DR 不容易讓自己閒置的習性。

 

原本 DR 有將工作的稿件帶回家,想說或許有空的話,可以考慮在家做一些進度,分攤下週的工作量。然而勞動節當天早上睡醒後,簡單吃了一點東西,然後便動手調整臥室的床舖位置。因為夏季將至,家裡唯一有冷氣的臥室得騰出空間來容納更多人。

 

接著便出門去,先是處理一部 Windows 的桌機,解決進入系統和執行關機程序過於緩慢的問題,以及各種錯誤訊息的排除。然後再去重灌一部 Linux 主機,順便將設定筆記補齊,以便日後將服務轉移到其它主機上。

 

晚上回到家後,先是一陣吃喝,休息足夠後便開始研究並嘗試修正某支程式的 bug。等到修改完畢,也該洗澡睡覺了。原本想說可以小玩一下 Tribes: Ascend(所謂小玩一下,通常指的是三場 CTF),也就只能留待隔天再說。

 

分類: 

漫畫英雄們的「世紀之戰」

你知道有多少本美式漫畫被標上了「世紀之戰」(Battle of the Century)的標語?(或者任何類似的標語)

 

來自 Ars Technica 網站、由 Kerry Callen 所撰寫的文章「Superhero showdown: Which comic book rumble was the real Battle of the Century?」,裡面認真分析了這些發生在漫畫裡的對決,藉此判斷它們是否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世紀之戰」?其中其實並不僅限於漫畫英雄們的對決,也有正派與反派的對決,甚至還有一些更加詭異的對決組合。

 

分類: 

以假亂真的維基百科惡作劇

文字記者 EJ Dickson 在這篇文章 I accidentally started a Wikipedia hoax 裡陳述了她發現自己在大學時期所隨意杜撰的維基百科內容被許多人採信、進而造成大規模的錯誤。EJ Dickson 與一名朋友於 2009 年時編輯了兒童繪本主角 Amelia Bedelia 的條目(歷史記錄),添加一段完全杜撰的內容:說明 Amelia Bedelia 這個角色是根據喀麥隆一位有著收集羽毛帽子怪癖的女傭,由於作者曾經在北非生活一段時間,因此這些經歷就成為她的創作來源。

 

分類: 

Popcorn Time

Popcorn Time 是一款基於 BitTorrent 的影音搜尋暨播放軟體,其特點是可以搜尋 BT 上的(盜版)電影並直接播放,免除了自行尋找種子以及花時間等待全片下載完畢的麻煩。此外它還是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體,並一口氣支援了 Windows、Linux、Mac OS X 等平台。Popcorn Time 發佈之初便引起諸多媒體的關注,後來則因為勢必無法避免的侵權疑慮而中止專案,不過由於是開放原始碼的緣故,網路上仍有衍生專案所發佈的版本可供下載。

 

然而 DR 會提起這款軟體並不是想要報什麼好康,相反的,DR 認為像這樣的軟體應該要被譴責才對。

 

盜版的存在的確有不一而足的處境與原因,但絕不會是像 Popcorn Time 於官網所陳述的如此義正辭嚴。首先 Popcorn Time 強調專案的合法性,卻反而顯示出低落的價值觀。法律堪稱是道德的低標準,強調專案本身的合法性無法掩蓋這款軟體意欲協助人們無償取得商品、形同鼓勵偷竊的本質。

 

分類: 

Chat Wars

Chat Wars 是由 David Auerbach 所撰寫的一篇文章,內容主要敘述在 1999 年時,微軟與 AOL(American Online,美國線上)之間的「即時通訊軟體大戰」。當時作者在微軟擔任軟體工程師,負責 MSN Messenger Service 客戶端的開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MSN Messenger / Windows Live Messenger),而所謂的大戰是肇因於微軟試圖在不與 AOL 合作的情況下,讓 MSN Messenger 支援登入 AIM(AOL Instant Messenger)伺服器,以蠶食 AIM 廣大的使用者群。

 

回想起來,DR 對 1999 年的即時通訊軟體景況可說是一無所悉,因為 DR 差不多是在 2001 年才開始使用即時通訊,最初用的是 ICQ,而且 ICQ 早期版本的中文支援不太好,要透過一些手法才能用中文彼此互動,後來則開始改用 MSN Messenger。至於現在則算是沒有使用任何的即時通訊軟體,僅保留 Skype 帳號做為備用的聯繫方式。

 

分類: 

DR 的春節娛樂(2014)

首先是電影的部份,若扣除電視上看的不談,就是去看了 RoboCop (2014)。個人覺得這部新版還不錯,網路上不少對於新版直接性的厭惡 DR 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有一狗票的漫畫英雄、偵探以及情報員等等的題材被拿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拍或重啟,都沒見到有什麼人大聲反對。相形之下若去計較 RoboCop 這難得的復出是不太公平的,更何況它拍得算很認真。

 

至於其餘的心得應該都寫在上週的文章裡了。

 

小說的部份,今年則是完全被 Stephen King 和 Isaac Asimov 給瓜分掉了,分別讀完了前者的《牠》(It)和《魔女嘉莉》(Carrie),以及後者的《星空暗流》(The Currents of Space)和《蒼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共四部作品。

 

分類: 

DR 的萬聖節娛樂

雖然萬聖節是個純粹的西方節日,不過由於網路資訊發達的緣故,使得 DR 上週的娛樂活動也和萬聖節頗有相關。首先是 Cinemassacre 網站的 Monster Madness 系列節目,在十月推出「續集電影馬拉松 2」(Sequel-A-Thon 2),以一天一集的頻率介紹以下的系列電影:

  1. Universal 的原版《木乃伊》(The Mummy)系列。
  2. Hammer 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系列。
  3. 大映的《卡美拉》(Gamera)系列。
  4. 《異形》(Alien)系列。
  5. George A. Romero 的《活死人》(Living Dead)系列。

 

分類: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