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kirk - 教科書等級的敘事藝術

好萊塢通常是很現實的,一定要先拍幾部成功的票房大作,人家才有可能砸錢讓你拍高成本的藝術電影,如今這個機會終於給 Christopher Nolan 盼到了。這部《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是一部高風險的實驗性作品,不僅題材本身要翻拍成電影就有很大的挑戰性,而導演所採行的敘事角度及手法,也或許會成為日後電影課堂上的一項爭論焦點。

 

 

有別於多數電影通常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宏觀性(上帝視角),換言之就是觀眾看到的事物,基本上都比劇中角色所見還要多,但本片卻極為刻意地降低了這種宏觀性的比例。本片主要聚焦在三種人物群體上,分別是海灘上的待救援軍人、參與救援的平民船夫、以及負責空中掩護的戰機飛行員,而這些群體又分別各有一名角色擔負了最大的比重(分別由 Fionn Whitehead、Mark Rylance 及 Tom Hardy 飾演)。

 

在這部電影裡,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自角色的周圍展開,使得觀眾幾乎不會看到任何無法由劇中角色察覺到的事物,也促使觀眾與角色之間形成了頗為一致的認知。在這樣的角度下,德軍就像是來索命的鬼魂、法軍是語言不通的外人,海灘上的遺體則是已經脫離苦海的局外人,至於那些無法在海灘上看到的斷後部隊,則同樣不存在於這些逃難士兵的思緒裡。雖然偏頗,但卻也是真實反映出當下的心境。

 

唯一一項 DR 認為值得提出來的意見,是本片的敘事次序存在一點複雜性,而這對本片的題材而言似乎有些多餘。雖然 DR 可以理解為什麼想要這麼做,但或許單純一點,純粹按事件發生次序進行會更好。

 

評分:9/10 分。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