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

Justice League - 食之無味,棄之未必可惜

回想 DR 過去對兩部《復仇者聯盟》(Avengers)電影的評語,DR 發覺自己好像對於英雄團體這種題材一直都沒有什麼好感。而不幸的是,如今這部《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似乎也未能倖免於難,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沒有太多讓 DR 喜歡的地方。本片既有著極其明顯的缺陷,又存在著一些若留心察看,就能夠發覺出來的不協調之處。

 

 

本片的反派無聊到幾乎不值一提,是最明顯的缺陷。雖然這在許多電影中都是如此,但在一部堪稱倍受矚目的英雄題材裡,這樣的處理似乎顯得太過懶散。另一方面,電影的調性也存在矛盾之處。舉例來說,本片的片頭是全片最讓 DR 感到印象深刻之處,但它跟整部電影的後續風格卻好像對不起來。

 

分類: 

Blade Runner 2049 - 留待歷史考驗的野心續作

1982 年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是 DR 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但它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相反地,它其實有著諸多不足之處。例如缺乏精彩的橋段、角色刻劃不深,以及劇本的重心也不甚明確。然而在這些缺陷之餘,《銀翼殺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在於它的歷史意義與美學成就。它一方面影響了許多的後世作品,但同時也未曾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完整重塑《銀翼殺手》所給人的獨特感受。

 

 

似乎這項任務還是得要交由《銀翼殺手》自己的續集來完成。

 

分類: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 毒梟、牛仔、裁縫師

如果將這部電影歸類到喜劇電影的範疇,那麼它應該可以在最佳的喜劇電影續集中榜上有名。作為一部動作喜劇電影的續集,本片不僅大幅擴張了它的動作規模,並且也在笑料上再次挑戰尺度極限。但若要論及 DR 最欣賞的特點,則是本片如同前作一樣,有著令人驚豔的反派頭目,反派就是要有特色才不會讓人覺得無聊啊。

 

 

不過關於動作戲的部份,自從 DR 看過像《捍衛任務》(John Wick,2014)那樣的動作電影後,發覺自己比較喜歡那種外表樸素、但骨子裡難度很高的動作場景。相反地,本片的運鏡極其花俏,動作效果也十分華麗,但對 DR 來說反而有太多後製的痕跡。然而這只能說是個人口味不同,DR 不會把它歸類為是一項缺點。

 

評分:8/10 分。

 

分類: 

The Dark Tower - 化繁為簡的暗黑繪本

雖然 DR 曾經看過《黑塔》(The Dark Tower)系列小說的第一部,但老實講,DR 並沒有很喜歡它的內容,所以就沒有再繼續跟進。也因此,有別於那種看過原著的人會有的常見心結,其實 DR 完全不會介意這部電影有沒有忠於原著;相反地,DR 只希望這是一部「看得下去」的電影。

 

 

而就結果而言,這真的是一部看得下去的電影,不多也不少。歸納起來,主演的 Idris Elba、Matthew McConaughey,以及主角令人嘆為觀止的槍法,都可算是這部電影最主要的亮點。本片的故事相當直白,是單純的正邪對決故事,反派有個毀滅世界的計畫,而正派則在最後的高潮對決裡粉碎了這項計畫。如果將故事角色跟背景稍微替換一下,則不難發覺本片的故事結構,跟時下的超級英雄電影相比幾無二致。

 

但這並不是說這是一部不好看的電影,相反地,DR 認為它有著不錯的娛樂性,同時還以一個相當低的門檻,試圖引領觀眾進入《黑塔》的詭異世界。評分:7/10 分。

 

分類: 

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 法式星際大戰

DR 還記得當年《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這部電影上映時, 曾有媒體將其形容為 Luc Besson 的《星際大戰》(Star Wars)。但實際上除了兩者都是採多種族的星際科幻架構外,《第五元素》是一部富含獨特魅力的電影,無論是它的美術設計、故事氛圍、甚至是配樂等等,好像都和往常的同類型電影有這麼一點差異。直到多年以後,DR 才發現原來《第五元素》根本不是美國片,而是一部由英語演員主演的法國電影,而其與好萊塢齊平的製作水準,也讓人從此對法國電影工業刮目相看。

 

 

分類: 

Baby Driver - 集新潮復古於一身的劫匪歌舞青春

Edgar Wright 過去所執導的電影,無論是分別戲謔喪屍、警匪及末日主題的「血腥冰淇淋三部曲」(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還是大走漫畫電玩風格的《歪小子史考特》(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2010),都是獨具特色、值得一看的好片。但如今這部《玩命再劫》(Baby Driver),卻是更上一層樓。在不忘展露喜感之餘,還帶出了具時代意義的藝術成就,堪稱是 Edgar Wright 目前為止最傑出的作品。

 

 

分類: 

Atomic Blonde - 包裝精美的視覺糖衣

除了劇本結構有些零碎外,這部電影剩下的幾乎全是優點。本片有著近乎完美的美學呈現,舉凡完美復刻冷戰末風情的場景、陪襯效果十足的音樂、大師級的運鏡與色調控制,都讓人難以想像本片基本上是被宣傳為一部動作電影。而針對動作性的元素,本片也交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單,其中高難度的長鏡頭打鬥場景,更是整部電影最為人稱道的亮點。

 

 

本片是 David Leitch 首次的個人執導作品,但已成功展現出他的導演實力。如果這部電影的故事能夠再好一點,DR 會很樂意再多給 1 分。評分:7/10 分。

 

分類: 

Dunkirk - 教科書等級的敘事藝術

好萊塢通常是很現實的,一定要先拍幾部成功的票房大作,人家才有可能砸錢讓你拍高成本的藝術電影,如今這個機會終於給 Christopher Nolan 盼到了。這部《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是一部高風險的實驗性作品,不僅題材本身要翻拍成電影就有很大的挑戰性,而導演所採行的敘事角度及手法,也或許會成為日後電影課堂上的一項爭論焦點。

 

 

有別於多數電影通常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宏觀性(上帝視角),換言之就是觀眾看到的事物,基本上都比劇中角色所見還要多,但本片卻極為刻意地降低了這種宏觀性的比例。本片主要聚焦在三種人物群體上,分別是海灘上的待救援軍人、參與救援的平民船夫、以及負責空中掩護的戰機飛行員,而這些群體又分別各有一名角色擔負了最大的比重(分別由 Fionn Whitehead、Mark Rylance 及 Tom Hardy 飾演)。

 

分類: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War. War never changes

雖然人類文明的發展,好像都跟戰爭脫離不了關係,但並不因此表示戰爭是個好東西。儘管如此,「戰爭」一詞卻依然成為了許多事物的賣點,當我們看著本片的片名(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時,便滿心期待能夠從戰爭場面獲得感官上的刺激,就好像是在看兇殺電影一般。

 

 

但本片卻令人驚奇地,能夠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片中人類與猩猩的爭鬥,彷彿取材自百年前美國政府與美洲原住民之間最白熱化的衝突階段,讓人感受到的不是刺激,而是不公、剝削及哀傷。更甚者,出乎意料的,這部電影的真正大戰,竟然是人類之間的內戰,真正呼應了原系列中,人類自取滅亡的寓意。

 

本片擁有完美的演出、無懈可擊的特效,以及意有所指的劇本。綜觀過去奧斯卡對於最佳影片的提名紀錄,不乏一些題材出眾、或是在製作技術上有劃時代成就的作品,而這些特色本片都吻合了,此外它還擁有一齣富含警世寓意的故事,若獲得最佳影片提名應是實至名歸。

 

分類: 

Wonder Woman - 生逢其時的女性電影

身為男性,這是一部讓 DR 看得不是很習慣的漫畫英雄電影……但這是一項優點。雖然「女英雄」這類題材並不算非常罕見,然而這部《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在導演 Patty Jenkins 的控制下,其質感確實比以往那些存在女性英雄的電影都還要與眾不同。

 

 

乍看之下,除了主角是女性外,本片與其它漫畫英雄電影的賣點基本一致,都擁有華麗特效、插科打諢以及動作武打等等。但本片遠不僅僅是如此,它還完全抓住了當年《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2011)白白浪費掉的好機會。有別於《美國隊長》幾乎把二次大戰給拍成了星際大戰……《神力女超人》則是以相對寫實許多的角度來描繪一次大戰,既突顯了戰爭的殘暴與蠻橫,又在幻想與寫實之間取得了適當的平衡。

 

分類: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