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rkranger 在 週五, 02/27/2015 - 15:24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02/28/2015 - 15:52
2014 電影《哥吉拉》(Godzilla)的配樂由 Alexandre Desplat 負責操刀,不過老實講,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前,DR 對於 Alexandre Desplat 的作品可說是非常陌生,他並不是 DR 所熟悉的電影作曲家。也因此 DR 事前無法預期本片的配樂大概會擁有什麼樣的風格或是特色。

作為哥吉拉迷,DR 自然是希望能夠在電影中聽到由伊福部昭原作、經典的哥吉拉主題曲,就算正片找不到適合插入的地方,那麼放到片尾名單也好。雖然電影在這方面並沒有打算滿足 DR 的小小期盼,但 DR 也得承認整部電影的配樂是非常不錯的,畢竟電影配樂的創作重點是要能夠襯托故事,而不是硬要模仿誰的風格或者是沿用特定的曲目。不過據說 Alexandre Desplat 在為本片配樂的過程裡有使用到日本太鼓,這點和當年伊福部昭常用的做法是一致的。
以下則是電影原聲帶中幾首讓 DR 印象比較深刻的曲目: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2/21/2015 - 19:33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02/21/2015 - 19:42
還有什麼電影可以看到 Colin Firth 大開殺戒?

若一言以蔽之,本片可以說是近年來諜報動作類型的傑作,無論是在劇本設計、動作場景以及幽默感的部份都兼顧得很好。角色性格突出,不僅是正派英雄氣概到一個不行,反派的表現也不落俗套,堪稱有問鼎近年最佳反派的資格。儘管諜報動作電影算是相當氾濫的類型,但這部電影卻是處處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本片的架構絕對有開發續集的價值,希望屆時不要又換導演了才好。評分:9/10 分。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2/07/2015 - 21:09 發表,更新日期:週曰, 02/08/2015 - 16:48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DR 其實並不期待 Wachowskis 這對雙人編導能夠再創當年《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的成就,因為 DR 覺得如果拍了一部神作日後就一定要再拍出另一部神作,那麼這壓力也未免太大了,簡直是強人所難。然而在看完本片後,DR 身為科幻題材的愛好者卻是真心欣賞這部電影,DR 甚至認為本片是 DR 活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具內涵的星戰類電影。

儘管本片在華麗特效的外表下並沒有多少真正令人血脈賁張的動作場景,故事的推展也不容易讓人感覺到高潮。然而本片所琢磨的故事不僅富有啟發性、也相當動人。此外故事架構所蘊含的元素及議題極其豐富,是足以寫成好幾部小說的份量。只是如同《駭客任務》一般,Wachowskis 選擇將這些豐富的構想以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1/31/2015 - 22:35 發表,更新日期:週一, 02/09/2015 - 09:15
已經好久沒有去戲院看動畫片了,結果這英文版的放映廳數也太少了吧?

既然是從小螢幕轉戰大螢幕的動畫作品,看的人免不其然的會想要比較一番。不過由於先前《海綿寶寶》(SpongeBob SquarePants)已經有出過一部電影版(The SpongeBob SquarePants Movie,2004),所以 DR 會傾向於將本片與先前的電影版(以下簡稱「前作」)做比較。然而這樣比較下來,DR 覺得本片很可惜的並沒有比前作來得有趣。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1/24/2015 - 17:38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04/08/2017 - 11:51
《哥吉拉:覺醒》(Godzilla: Awakening)是 2014 電影《哥吉拉》(Godzilla)的官方前傳漫畫,由 Legendary Comics 所發行。儘管漫畫的名稱極其粗俗,但這部漫畫卻是完整瞭解新版《哥吉拉》背景設定的唯一途徑。

故事從 1980 年的日本開始,年邁的芹澤(Serizawa)向他的兒子坦承自己的機密工作,而關於這項工作最駭人的真相就是:世界上真的有怪獸存在。接著故事回到更久遠的過去,1945 年的廣島,芹澤與還在襁褓中的兒子幸運地在原子彈轟炸中倖存下來。但當他抱著兒子,站立在核爆後的廢墟中時,他卻看見了一隻前所未聞的神秘生物飛在空中。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1/17/2015 - 18:27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01/17/2015 - 21:04
以往如果是在自己可以充分選擇的情況下,通常 DR 不太會選擇去戲院看所謂的劇情片,因為 DR 總是認為應該要將預算保留給那些真正需要大螢幕、大音響效果的電影,反之對於那些不太講究螢幕效果的電影就應該留待有線電視頻道播出時再看。不過 DR 最近也開始在檢討這樣的思路,或許未來也會有所改變。之所以會想要去看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是導演 Alejandro G. Iñárritu 先前的作品《火線交錯》(Babel,2006),而那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

至於次要原因則是:嘿,有 Edward Norton 耶,那位長年在 DR 心目中男演員排行榜中的第一名(其實名單不長,只有兩位……)。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1/10/2015 - 19:12 發表,更新日期:週二, 01/13/2015 - 09:16
2014 年 DR 的(院線)電影心得清單及評分如下: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01/03/2015 - 14:39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01/03/2015 - 21:02
通常上映日期一波三折的電影要嘛是慢工出細活、要嘛則是問題太多,使得電影公司一方面要修補問題、另一方面還得尋覓適當的檔期來換取好一點的票房。不過已知本片的檔期之所以延宕,其原因包含了負責特效的特效製作公司聲請破產、以及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結束了與華納兄弟(Warner Bros.)的合作,轉而由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發行。

儘管本片絕非經典大作的等級,但 DR 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糟糕的地方,整體而言就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奇幻特效電影。而且故事節奏明快、角色堪稱鮮明,以商業電影的標準而言已經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娛樂性。電影的呈現規模其實並不大,以這年頭許多電影動不動就把場面搞大的風氣下,本片至少在美術表現上是小而細緻的。
Jeff Bridges 的角色與他近年來的戲路並無多少差異,反而 Julianne Moore 在本片的演出是相對罕見的表現。
評分:7/10 分。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12/27/2014 - 20:51 發表,更新日期:週二, 08/21/2018 - 22:03
《哥吉拉:毀滅的藝術》(Godzilla: The Art of Destruction)是 2014 年電影《哥吉拉》(Godzilla)的美術設定暨幕後製作特集。其實一開始 DR 並沒有特別想買這本書的欲望,然而後來在網路上看到部份書裡的圖片,是關於製作團隊所設計的多款哥吉拉造型,當下欲罷不能、深深覺得不入手不行。於是火速就在 Amazon 上買了,還選了最快也是最貴的寄送速度……

或許這部《哥吉拉》有著許多可以被視之為缺點的地方,但影迷應該至少都對新版的哥吉拉造型沒有什麼負面意見才是。製作團隊對於哥吉拉造型的形塑可說是煞費苦心,舉凡體態、臉型、背棘等等都是經過多次的嘗試與修正。其中不乏一些大膽、甚至令人皺眉的嘗試……但也能夠看到一些經典風格、宛如平成系列的設計。不過將這些設計看完後也不得不承認電影最終敲定的版本確實可說是最佳的設計。
由 darkranger 在 週六, 12/20/2014 - 22:22 發表,更新日期:週六, 12/20/2014 - 22:50
其實 DR 對於這部電影已經不抱什麼期望了,純粹只是想把這中土世界(Middle-earth)的電影最終章給看完。儘管不抱期望,但看著看著還是難掩失望之情。追根究底來說,將小說《哈比人》(The Hobbit)拍成三部曲的企圖就已經為本片立下了問題重重的基礎。

戰爭,總是很具吸引力,因為戰爭有著諸多賣點:有動作、有場面還有史詩感等等。所以如果將原著中篇幅甚短的「五軍之戰」(Battle of Five Armies)擴張成整部電影的主軸,乍聽之下是個再合理不過的作法。但 DR 卻認為後兩部《哈比人》電影的改編結果很大程度捨棄了原著所具有的藝術價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