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DarkRanger's Secret Area

主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Linux
  • 程式開發
  • N900
  • 譯文
  • 資訊技術辭典

文章分類

  • 影劇
  • 遊戲
  • 筆記
  • 雜文
  • 資訊技術
  • 站務訊息

最新內容

  • How-To:Linux 安裝 DevilutionX
  • 於 2012 年建立的一份音樂播放清單
  • How-To:Linux 安裝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 Fallout 4 (2015)
  • How-To:Linux 安裝 Blood
  • 《終極動員令》系列早期作品原始碼釋出
  • How-To:Linux 安裝 Doom 3
  •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4)
  • Intel 內顯與 Linux 桌面死當問題排解
  • 《哥吉拉 -1.0》心得補遺

Godzilla - 內斂與爆發的藝術

發表日期:星期日, 05/25/2014 - 01:36,更新日期:星期六, 11/29/2014 - 20:20

儘管 DR 總是會希望自己有著清晰的思維,看電影只需要看一次就能夠得出恰當的結論,然而本片卻不是這樣的經驗。DR 看這部電影看了兩次,第一次看完覺得後還蠻喜歡的,但同時心裡也有不少意見。後來又看了第二次,在更大、更精細的螢幕以及更好的音響加持下(哥吉拉的吼叫不會再破音了),卻彷彿突然間看懂了這部電影,並且找到真正的焦點。這使得 DR 修正了原本的評價,最終給予本片更高的分數。

 

 

真正熟悉哥吉拉的人很難不會喜歡本片,因為可以看得出來本片是在非常熟悉過往哥吉拉作品的思維下所細密建構出來的,存在一定的主見卻不至於褻瀆。比方說哥吉拉的角色定位,其實從過往 28 部作品來看,哥吉拉角色定位是很不一致的,因此本片該如何決定哥吉拉是好是壞就成了一項蠻大的挑戰。

 

哥吉拉如果作為人類的好朋友,說穿了是不太合理的。如果是作為人類的毀滅者,那麼觀眾仍然不希望看到哥吉拉死掉,如何收尾就成了問題。本片很聰明的針對哥吉拉作為生物的本質,為牠設定了另一隻天敵,讓牠有著正當理由上陸消滅怪獸,而人類還得感謝牠。

 

核武議題是本片諸多細密設計中讓 DR 也很欣賞的一點,儘管本片的哥吉拉不再是核武的象徵,卻將對手怪獸穆透(Muto)設定為會奪取核彈、吸取放射線的怪獸,而片中的美軍也因著過度自信,讓自家的核彈反成了大麻煩。就這點來說,DR 認為本片雖然採用截然不同的架構,卻仍然繼承了 1954 年原版中對於核武的省思。

 

導演 Gareth Edwards 以寫實的風格來呈現本片的每個方面,若以對比的方式來看,這是完全迴異於 Michael Bay 式的風格。本片沒有誇張的演出或是戲劇感十足的場景,某方面而言有些平淡,甚至連視死如歸的拆彈部隊也沒有任何英雄式的鏡頭或是煽情的對白。這種風格很難說人人都喜歡,但確實有其特別的地方。

 

DR 第一次看完後覺得本片有些失焦,DR 完全可以接受哥吉拉不一定得是焦點,但卻很難看出本片的焦點究竟是什麼。Muto 的戲份遠比哥吉拉多很多,但不會讓人覺得是焦點。主角一家的遭遇主導了整個故事,卻仍然很難讓人感覺是焦點。這使得本片的故事儘管連貫合宜,卻還是帶有點支離感。

 

直到 DR 看了第二次,發覺這是一部走強烈視覺系的電影,或許可以說「畫面」就是本片的焦點。本片彷彿是一個主題名為「哥吉拉」的畫展,展示了一幅幅的畫面描繪整個災難的歷程,這些畫面都像是有著各自的名稱來陳述其重點。此外若仔細檢視這些畫面,則可以挖掘出更多細節,例如擺在電視機上的恐龍玩具,以及避難所裡包著繃帶的泰迪熊等。就是連怪獸的描繪也會發現在不同場景有著不同的面向,不會讓人有重複感。

 

本片大可以選擇成為一部譁眾取寵的電影,但卻仍然很有想法的保有一定程度的獨特性。更重要的是,這是哥吉拉迷一定會喜歡的電影。

 

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