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vengers:夢幻的陣容=節奏感的嚴重喪失

其實,DR 並沒有非常期待《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這部電影,也許是 DR 一時之間對這類超級英雄大亂鬥(或者大合作)的情節沒有太大興趣。唯一引起 DR 興趣的是本片編導 Joss Whedon,因為 DR 個人還滿喜歡 Joss Whedon 先前的唯一一部電影執導作品《衝出寧靜號》(Serenity,2005),而除了《衝出寧靜號》外,Joss Whedon 的其餘作品都是以電視影集為主。另外他還擔任過電影《異形 4》(Alien: Resurrection,1997)的編劇,不過那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有機會再說。

 

OK,回到主題,DR 對於本片的評分是…… 6/10 分。

 

 

有常跟 DR 聊電影的人就會知道:6 分對 DR 而言是代表「勉強及格」的分數,不過 DR 要很難得的在此強調:《復仇者聯盟》的娛樂性頗高,英雄打鬥精彩,劇情也沒有什麼漏洞,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這會是部地雷片。只是一些缺點導致 DR 給它的分數毫無提昇的機會,而缺點直接了當來說就是過於夢幻的陣容導致節奏感的嚴重喪失。

 

本片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等」,等這位英雄出場、等那位英雄出場、等這兩位打起來、再等那幾位打起來、等壞人冒出來、等英雄團結起來、等最終打鬥、然後……就等著看結局。呃,為什麼說本片會讓人覺得一直在等些什麼,這是因為本片一直在用乏味的情節去將一個個亮點(所謂亮點多半是打鬥)串連起來,當觀眾進入到那些乏味情節時,就只好坐在那邊等待下一個亮點。

 

而乏味是如何產生的?其實這也是《復仇者聯盟》犯下的一個離奇缺陷,之所以說離奇,是因為這種缺陷在過去的很多漫畫英雄電影中並不常發生。以往的漫畫英雄電影在打鬥以外的劇情通常可以幫助觀眾去瞭解這名英雄、看到他的成長歷程,或者,看到反派的背景、動機以及崛起的過程。所以即使不精彩,但也不至於讓人想跳過去。但是在《復仇者聯盟》裡,英雄已經成長完畢,我們也早經由其它部電影對他們有很多的瞭解,我們甚至對反派 Loki 也早已一清二楚。說到 Loki,它正是本片結構缺陷的明顯例證。Loki 在《雷神索爾》(Thor,2011)裡是從頭到尾都很令人感興趣的反派,但是在《復仇者聯盟》裡,Loki 卻非常非常的不具吸引力,只能看著他使壞、然後被擊敗。

 

所以當觀眾對這些角色都已經很瞭解時,本片卻還強迫觀眾三不五時去複習這些角色,而且角色還挺多的!DR 只能說這就造成了離奇的乏味,而且從而影響故事的節奏。導致明明描述的是世界超級危機,但整部片看起來卻讓人有種錯覺,好像這些英雄是非常好整以暇的在處理危機。

 

再來探討角色戲份的議題,其實本片對這些英雄所給予的戲份可以說是非常細密的平均(很有電視影集的風格),不會有英雄出現在海報上,但在電影裡卻幾乎只是客串的狀況出現。這很不容易辦到,但一個問題是:這真的有必要辦到嗎?的確,讓大家的戲份平均是可以讓最多數的人滿意(漫畫迷、影迷等等),但若要在戲份與故事的緊湊度之間做一個取捨,DR 並不覺得平均有那麼重要。舉一個例子,像 DR 其實並不喜歡《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2010)這部電影,但不可否認的,它在眾多角色中將戲份集中在兩三個角色上,這對故事的節奏有一定的幫助。DR 覺得戲份多寡不是重點,只要出場時表現夠精彩就好。

 

以《復仇者聯盟》來說,DR 大膽建議如果本片的故事可以集中以 Iron Man 和 Captain America 為主,Hulk 為輔,Black Widow 和 Hawkeye 純支援(畢竟他們沒有特殊能力),然後如果反派不是 Loki 的話,Thor 可以當個客串角色,這也許不失為一種辦法。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