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zilla vs. Kong - 我押了所有錢賭你被打死啊
哥吉拉與金剛的對決,雖然是話題性十足,但其實嚴格來說,若從過去的戰績來看,雙方的能耐完全不是在同一個水平上。即便是當年日本東寶的《金剛對哥吉拉》(King Kong vs. Godzilla,1962),也是刻意地大幅增強金剛的體型與能力,才讓雙方的對戰顯得比較勢均力敵。然而倘若哥吉拉與金剛都按照最起初的設定,那麼最有可能的對戰結果會是像這樣(出處)。反之若終戰最後,金剛僥倖未死,則也算得上是金剛的勝利了。
在跑了一趟戲院、以及在 HBO Max 上又看了兩次後,DR 對這部《哥吉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ong)的觀後感,是覺得這是一部極具當年東寶特質的怪獸電影。在導演 Adam Wingard 的蓄意控制下,它們的共同點包含了猶如趕場般的敘事節奏、輕輕鬆鬆就可以直接賜死的人類角色,以及賣力演出、拳拳到肉的怪獸對決。除此之外,它們也都有著在條件許可下,極盡賣弄的特效細節及場面。儘管有時就是因此將劇情的合理性放在一旁,但為的就是讓觀眾大開眼界,驚呼連連。
雖然 DR 個人還是比較偏好氣氛嚴肅的怪獸電影,但並不因此覺得本片的故事處理得不好。相反地,DR 認為本片的劇本可能已經是此項題材的最佳表現。故事中的人類角色都有明確的定位,人與怪獸之間也存在著情感的表露,甚至是怪獸間的互動也都經過精心編排。以及最重要的,作為美版哥吉拉電影中,首部將「vs.」直接掛在片名上的作品,人們想看的就是怪獸打架。而本片戰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不枉費觀眾的期待。
哥吉拉大戰金剛的主題,儘管已經在數十年前實現過一次,但這依然不是一齣好寫的劇本。也因此本片匯集了多位編劇的集思廣益,特別是其中的一位編劇 Terry Rossio,曾與另一位編劇 Ted Elliott 共同編寫出 1994 年版的《哥吉拉》劇本(相關介紹可參閱 DR 的另一篇文章)。但不幸地這齣描述哥吉拉與外星怪獸對決的劇本後來被翻案,取而代之的是 1998 年那部,一隻巨大蜥蜴跑去紐約市下很多蛋的電影。如今 Terry Rossio 再次參與《哥吉拉大戰金剛》劇本的創作,可謂一吐怨氣。
本片在怪獸故事的陳述上,若從哥吉拉這一方的角度來看,是比較具侷限性一些。因為當金剛是設定為與人類親近的怪獸,且哥吉拉又被設定為是金剛的對立面時,勢必哥吉拉就很容易被形塑成是接近反派的角色。這在過去的東寶電影裡已有先例,特別是那些有摩斯拉出場的電影,因此只能說是無可避免。
不過若從金剛這一方來看,其實可以說本片與《金剛:骷髏島》(Kong: Skull Island,2017)這兩部作品,是將傳統的《金剛》(King Kong)故事,以兩部電影的長度重新敘述,並賦予了嶄新的面貌。在原版的《金剛》裡,人類在骷髏島發現了金剛,接著金剛被擄獲帶到都市中展示,最終設法逃亡卻慘死在人類的機槍下。相形之下,《金剛:骷髏島》重新演繹了金剛與外界的首次接觸,以及骷髏島中的冒險故事。接著在本片裡,雖然金剛也是在某種程度的人類引導下進入到都市叢林。但到了都市卻是與地表最強怪獸決戰,又協力擊敗真正的敵人,而且最後還得以安然返回自己的家園。這對金剛而言,可能是最棒的故事,也是最好的結局了。
最後補充一下配樂的部份,在觀看本片之前,DR 已經有反覆聽了幾輪原聲帶。原先有點驚訝於作曲者 Tom Holkenborg 在配樂中所帶入的電子音樂風格,因為這在怪獸電影中似乎有些罕見。但在觀賞了電影後,意識到導演 Adam Wingard 有意呈現出強烈的現代感及科技感,因此 Tom Holkenborg 所創作的音樂事實上是與整部電影有很好的配搭。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實 Tom Holkenborg 自己也是長年的哥吉拉迷。
在 Tom Holkenborg 分享關於哥吉拉主題曲創作的影片(YouTube)裡,他提到自己最喜歡的哥吉拉電影,是 1989 年的《哥吉拉 VS 碧奧蘭蒂》(Godzilla vs. Biollante)。嗯,這樣的品味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