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地,DR 找了個時間,將二號機上的 Fedora 系統從 Fedora 32 升級至 Fedora 34。由於最主要的升級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尚在維護的發行版本。所以 DR 在升級前,通常並不是很在意究竟新版本有哪些變化。此次 Fedora 34 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使用了最新版本的 GNOME 40 桌面環境,而非過去的 GNOME 3.x。
升級前沒有什麼特別的預期,但在升級後,DR 感受最明顯的差異,是 GNOME Shell 的快捷程式列,從原本的桌面左側移到了底部。作為對照,如下方的桌面擷圖所示,左側是 Fedora 32,右側則是 Fedora 34。
在日常操作應用程式時,快捷列本身會是隱藏起來的。只有在滑鼠快速移動至桌面左上角、或者明確地點選左上角的【概覽】(Activities),才會顯示出來。原先快捷列置於左側的設計,是從 2011 年的 Fedora 15 首次納入 GNOME 3 時便存在了。用了接近十年之久,其實 DR 已經習慣這樣的操作邏輯。覺得將滑鼠移到左上角,再隨即點選左側快捷列的程式圖示,是很鄰近且方便的操作。
相形之下,在 GNOME 40 桌面環境內,如果將滑鼠移到左上角,叫出快捷列後,由於快捷列位於桌面底部,所以滑鼠還要再移動到底部,才能點選到欲啟動的應用程式。覺得操作邏輯上不是很順遂,而且目前看起來,也並無可變更快捷列位置的設定途徑。然而說實在話,肌肉記憶是可以改變的,因此 DR 也不想斷言這就是不好用。畢竟當年初次使用 GNOME 3 時,DR 也覺得相當古怪。但久而久之也開始適應了,甚至在 Windows 上都還會不自覺地想將滑鼠拉到左上角……
於是正經地使用了約莫一個多月,將日常會做的任務大概都做了一輪。而使用至今的結論,是認為其實仍是可以習慣的。雖然一開始有些驚駭,但用久了也覺得還 OK,沒有什麼會破壞生產力的跡象。總體來說,GNOME 40 畢竟是全新釋出的東西,在設計、整合或者與其它軟體的相容性等,可能多少都有些再精鍊的空間,不過目前的使用體驗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