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 in the Shell - 不是不好,只是生錯年代

當人生際遇不順遂時,有時可能不免會抱怨起一些先天性的因素,例如自己的身家、外表、國家、人種、母語、以及所處的年代等等……其中的最後一項,也就是年代因素,或許有時不僅是對人來說像是種煩惱,還會成為一部電影的硬傷。而這部新版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很有可能就是個活範例,就 DR 的觀點來看,它雖非傑作,但其實也算不錯。然而不幸的是它好像生錯年代,似乎註定會受到不太公平的對待。

 

 

先說說 DR 覺得不錯的地方:

  1. 不是一部空有其名的改編,關於靈魂(ghost)與軀殼(shell)之間的議題,確實在電影裡面多次透過對白表達出來。
  2. 非常精挑細選的重建出數個原動畫電影版(Ghost in the Shell,1995)的指標性場景,甚至還加強了合理性,例如為慢速飛越都市的飛機加上螺旋槳等等。
  3. 讓北野武的角色全程講日文。
  4. 在有限的片長內讓公安九課的成員都有被帶到。
  5. 動作場景不多,但表現手法乾淨、漂亮。
  6. 以 1995 年動畫電影的主題曲作為片尾名單的背景音樂。
  7. 著重在主角(少校)身世的故事主線。

 

其中的最後一點,在此也容 DR 稍微馬後炮講一下……當初 DR 就各種資訊(片商面對選角爭議的避重就輕、以及打死不公佈少校的姓名等等)歸納下來,就推測有可能是因為本片故事另有玄機,果不其然。而這樣的故事主線,也讓電影能夠維持比較好的重心。

 

除此之外,有一些地方如果按照 DR 個人的喜好,可能會想要做出一點改動:

  1. 整體美術風格的漫畫感或許可以再降低一些,也就是再更寫實一些。
  2. 開場應具體描繪出人腦移植至全機械體的過程,最好是血淋淋一點,比較有畫面張力。
  3. 本片設定少校加入公安九課只有一年,容易影響各種故事元素的合理度,應該長一點。
  4. 可以加入更多以音樂為主體的場景,就像 1995 年的動畫電影那樣。
  5. 某些議題可以設法在故事中加強深度,例如記憶變造的部份。

 

對於應該如何改編一部題材,許多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一套空想,然而真正的關鍵總在於執行力。而就本片來說,DR 認為本片已經努力將這部題材改編成合乎好萊塢標準的成果,同時仍試圖保有原題材的諸多特質,而不致成為一部譁眾取寵的科幻動作大片。

 

只是這部改編電影似乎生不逢時,如果它是在 1995 年動畫版本推出後的五年內製作上映的話,或許它還有機會靠著一些先驅性,贏得觀眾的善意。但如今它卻可能面臨著缺乏賣點及創新的責難,因為已經有太多電影搶在它前面,養大了觀眾的胃口。例如《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的人機介面、《透明人》(Hollow Man,2000)的隱形特效、以及《A.I. 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1)的擬真機器人特效等等。甚至連 2014 年重拍版的《機器戰警》(RoboCop)都已默默地借鑒《攻殼機動隊》的諸多議題。

 

更慘的是,經過多年的累積評價,當年的動畫版本也已然被神化了,使人們更容易以不甚公平的角度去比較這兩部電影。

 

評分:8/10 分。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