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de Runner 2049 - 留待歷史考驗的野心續作
1982 年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是 DR 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但它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相反地,它其實有著諸多不足之處。例如缺乏精彩的橋段、角色刻劃不深,以及劇本的重心也不甚明確。然而在這些缺陷之餘,《銀翼殺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在於它的歷史意義與美學成就。它一方面影響了許多的後世作品,但同時也未曾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完整重塑《銀翼殺手》所給人的獨特感受。
似乎這項任務還是得要交由《銀翼殺手》自己的續集來完成。
DR 很驚訝於這部續集的劇本品質,比 DR 所能想像的還要好上許多。《銀翼殺手 2049》並未像前作一樣,繼續圍繞在主角是否為複製人(replicant)的議題上;而是開宗明義地聲明,主角 K 就是一名複製人──一名專職追捕自己同類的複製人。在這樣的劇本框架下,本片有相當多的空間,能夠探討複製人的內心及其社會議題。
而這部電影的確這麼做了,本片對 K 這名銀翼殺手的著墨程度,遠多於前作對於主角 Deckard 的著墨。同時也使得這部續集在議題的探討層面上,遠比前作來得更加豐富。不僅如此,本片也比前作更具偵探劇的元素,而且也擁有更多的故事轉折。
然而,本片與前作一樣,距離所謂完美還是有點距離。就 DR 的觀點而言,本片有一點龍頭蛇尾。並不是說結局不好,相反地,本片的結局是適當的。而是原本還算紮實的故事一路推展到後期,當 Deckard 終於出現後,卻反而有點弱化。其中雖然有一些服務影迷的橋段,但矛盾的是,最終的打鬥卻顯得很平淡。如果 K 與 Luv 之間的最終搏鬥,能夠仿效前作的雨中獨白(tears in rain monologue),用話語作為收尾,影迷會很喜歡,不過並沒有發生。
但整體而言,DR 仍認為本片的表現其實比前作還要來得好,是少數優於前作的續集電影。當年《銀翼殺手》並沒有在一開始就獲得很高的肯定,它的價值更多是隨著年代而發掘的。鑒於前作就是一個在不宜在短時間內下定論的活範例,或許我們對於這部續集的評價,也需要有一些更長遠的觀察。
不過最至少《銀翼殺手》的愛好者應該都會喜歡這部續集,評分:9/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