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好幾年前 DR 曾經有做過一次以電話啟用 Windows 授權的程序,所以這是一個有自身經歷證實可行的作法。後來就未曾再執行過,直到近期,公司有一部電腦的主機板故障,因此將核心零組件整個更換。更換後原先所配附的 Windows 10 Home 產品金鑰便無法直接生效。並且該金鑰也並未綁定在帳戶下,無法透過帳戶登入的方式轉移。於是便嘗試使用電話啟用的方式處理。
在 Windows 的電話啟用表單裡,選擇台灣地區後,所顯示的多組電話號碼,大致分成免付費電話的自動語音服務,以及付費電話的真人客服支援。由於 DR 許多年前的那次經驗,記得是與中文客服通話,應對過程蠻流暢的,所以還是傾向於優先採真人客服的方式。然而似乎總機設定有問題,實際上是撥不進去的(即便是在平日上班時間),所以只能改撥打提供自動語音的電話(00800-2468-1668)。
儘管就技術邏輯而言,電話啟用的程序,應該是完全可以用數字按鍵的輸入來應答,畢竟需要提供的多組識別碼也皆為數字。不過如今發現,這個自動語音服務卻是使用 AI 來應答,並且同樣得用口頭方式與這名 AI 互動。然而預設的中文語音 AI,DR 無法辨別究竟是它的語音辨識能力低落,還是辨識後的字句解讀有問題。互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鬼打牆,告訴用戶它聽不清楚或者不理解內容。讓人必須猜想是否要換個講法、換個字眼、或者更加完整,還是更加簡化的字句。但在有限的測試下,DR 並未能總結出有效地與它互動的可靠模式。舉例來說,仍是無法釐清諸如「是」、「是的」、「對」等等這些,到底哪一個是比較可靠的肯定回覆。
由於 DR 平常並沒有與語音 AI 互動的經驗,所以也不好排除是否就是自己沒有抓到要領。然而倘若語音服務連續多次無法理解用戶回應,它將會中止通話,整個過程就要從頭來過,沒有退回前一步的方式,讓人不是很有意願一直反覆嘗試。雖然一旦用戶成功進入到陳述識別碼的階段,AI 對於中文數字的語音辨識似乎準確得多。但在其它過程就是重重障礙,簡直像在玩遊戲一樣,可能會不幸死在各種不同的地方(啊,AI 又聽不懂了人話了),還不能保存進度,要整個重來。因而感覺這個電話啟用授權的自動語音系統,好像不是微軟在服務用戶,而是微軟給用戶的教訓及懲罰。
無奈地切換到英文語音試試看(起初通話提示有英語服務時按數字 2),赫然發現 AI 的英聽能力相比中聽有著天壤之別。英語 AI 相形之下順暢得多,沒有鬼打牆的問題,多半最多修正一次它就聽懂了。不同語言的 AI,實際上對話步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如果有先被中文 AI 凌虐過,那麼就會預先清楚英語 AI 的對話流程。此外英語辨識能夠把發音 O 辨別為數字 0,相當符合現實情形。
相較於中文 AI 語音讓人反覆撥打、重試了數次;英語 AI 幾乎是通話一次,就一路進展到最後步驟了(即便 DR 的發音當然不是屬於熟練的英語使用者)。而之所以未能一次完成,是因為最後語音表示能夠以簡訊方式回傳啟用代碼(也是多組數字)至撥打的電話,而無須在通話中聽代碼。DR 當然說好,想說整個過程下來,終於遇到一項好像是有為用戶著想的功能。結果等了一會,撥話的手機什麼都沒收到……當下向 AI 反映,則似乎是到了此一階段才容許轉接真人客服。然而當時已是下班時間,無人接聽,就前功盡棄,要整個重來。
於是再通話一次,這回最後要求不用傳簡訊直接講,就順利透過語音方式得到了啟用代碼。即時逐一輸入到啟用表單中,便完成 Windows 授權的啟用。其中可能需要備註一下:當語音系統複誦用戶所提供的識別碼時,可以直接按下數字 1 表示確認,以取代口頭回覆。以及在語音系統逐一唸出啟用代碼時,也是按下數字 1 表示系統可繼續念下一組代碼,而不會再反覆複誦當前的代碼。由於前述機制在對話過程中可能沒有很立即地提示出來,所以用戶未必能夠及時知覺到這個相對便利的作法。
語音系統會等待用戶反饋是否有順利啟用授權,於是當啟用完成後,DR 原本想要跟它道謝,但隨即想起它只是個 AI(而且應對能力非常有限),就直接掛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