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 : Godzilla X Mechagodzilla發行 : 東寶
製作 : 富山省吾
監督 : 手塚昌明
特效監督 : 菊地雄一
腳本 : 三村 涉
音樂 : 大島 滿
日
本在 1954 年遭到 Godzilla 的襲擊後 ,生態體系崩潰 , 巨大生物接連出現 , 為因應危機 , 日本成立 " 特生自衛隊 "
以對付巨大生物的威脅 , 數十年來 ,特生自衛隊數次擊退入侵的巨大生物 , 成功的維持日本本土安全 , 然而對 Godzilla
卻是束手無策 ,於是打撈當年被芹澤博士用氧氣破壞劑消滅的 Godzilla 骨骸 , 並利用最新科技將之開發成究極對 G 兵器 - 機龍 (
Kiryu =Mechagodzilla ) , 而雙方大戰隨著 Godzilla 的再次上陸於焉展開 . . . .
在 2001 上映的 GMK 重振了 Godzilla 的票房與評價 ( 至少 DR 是如此 ) 後 ,
東寶再接再厲 , 將 人氣怪獸Mechagodzilla 第三次搬上螢幕 , 並配上嶄新的背景設定 , 一開始就給人相當強勁的氣勢 , 對喜歡
GMK 的人來說 ,也會期待這部電影 ( 以下簡稱 GxMG ) 能否在視覺特效的部分更上一層樓 , 而結果也確實有一番水準在 ,
然而一些遺憾之處使 GxMG並沒有為整個千禧年系列帶來明顯向上提升的力量 .
特
生自衛隊是一個專門對付巨大生物的作戰組織 , 組織規模較為精實 , 除了沿用一般自衛隊的武裝外 , 還具有自行研發武器的能力 ,
戰術主要以用火力攻擊等方式 ,將巨大生物誘離本土來保衛安全 , 當然 , Godzilla 顯然不吃這一套 , 所以才會用到機龍 . . .
. 沒錯 , 就先談談GxMG 的主角 (不是 Godzilla 喔 ) - 機龍 好了 .
因為它的裡頭還塞了一副初代Godzilla 的骨骸 , 一個集生物 , 電腦 , 基因遺傳等科技於一身的戰鬥武器 , 不過這樣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一點怪怪的 ? 沒關係, 待會再講 , DR 先提一下本片的故事部分 .
然而從劇情就開始點出 GxMG 與 2000 年的 Godzilla X Megaguirus ( 以下簡稱 GxM
) , 之間的雷同度問題: 一樣的主題曲 , 一樣有開場大戰 , 一樣有同袍犧牲 , 一樣有特殊的對 G 組織 , 對G
組織一樣有特殊戰機 ,女主角一樣是對 G 組織的成員 , 而男主角一樣是負責對 G 兵器的開發 , 呵呵 ~ 而且男主角一樣是對女主角有好感
, 哇哩咧 !!!怎麼才隔個兩年 , 兩部作品之間的相似度就那麼高 , 相似之餘 , GxMG 也有一些比 GxMG 好得多的地方 ,
一是整體視覺特效的提升, 二是對 G 組織比較不怎麼 " 宇宙超人化 " , 三是說故事的手法高明 ( 流暢 ) 許多 . 諸如種種 , 使得
GxMG 活像GxM 的 " 加強版 " , 自然要扣點創意分數 , 監督 ( 導演 ) 相同也不用這樣吧 ?
, 而GxMG 算是有一定的改善程度 , 除了還是延用相同的主題曲外 , 其餘的曲目 DR 認為表現的確實比 GxM來得要好一些 , 所以在這方面給的評價算屬中上 .
回到剛剛提到的怪獸對決 , GxMG 在特效上的主要問題就是 ,
怪獸對決與其它特效表現的落差太大 , 也就是說 GxMG在都市破壞 , 怪獸與人類交戰的特效表現還有不錯甚至極佳的水準 ,
但是到了怪獸對決的時候 , 整個擬真度就大幅下降 ,白天的第一次交戰就算了 , 夜間場景的第二次交戰卻依然不甚理想 , 追根究底 ,
應該是光線的問題 , 整個場景缺乏足夠的自然光 ( 火光 ,燈光等 ) 以致於必須額外打光 , 造成場景的失真 , 中途來個大斷電的情節 ,
更是雪上加霜 , 而且這樣的缺失 DR認為應該是平成以來首次出現 ,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 , 不知道 . . . .
卻
顯得無厘頭的打鬥 ( DR 稱之為 " 手塚式打鬥 " ) , 咧 , 很不幸的 , GxMG就是來了這麼一點 , 雖然不算多 ,
但也有國外的 Review 對此狠扣分數 , 而 DR 認為 , 既然是空想科學 ,的確不用過於計較打鬥過程的合理性 ( 註 1 ) ,
然而打鬥卻成了整部片唯一顯得不正經的地方 , 關於這一點 ,我想監督該思考一下這樣的取捨是否值得 .
機
甲裡頭對戰鬥有何幫助 ? 當支架嗎 ? 沒垮掉就不錯了吧 .想當然爾的是利用它的戰鬥能力 , 但是 - 怎麼用 ?
這問題牽涉到整個機龍的操作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 在片中可以看到家城茜駕駛機龍移動 ,開火 , 而當機龍爆走 ( 註 2 ) 時 ,
機龍也可以自行發射武器 , 就 DR 的理解應是藉由研究初代 Godzilla 的 DNA來重塑神經系統 , 並利用神經系統來控制武器系統 (
包括四肢 ) , 但問題是 - 這樣真的有利於解決機器人操作的問題嗎 ? 也許吧 ( 註3 ) . 這也連帶牽扯出另一個問題 - 就是
Godzilla 的上陸 " 缺乏動機 " , 不是因為核能或生物本能 , 也不是因為復仇 ,呃 , 其實也不是沒有動機 ,
而這動機也不難理解 , 只是有些 . . . . 有關這部分等寫 Tokyo S.O.S. 的Review 時再說好了 ( 如果生得出來的話
)
註 (1) : 反正連Alien vs. Predator ( AVP ) 裡頭 , Predator 都拿 Alien 在摔的了 . . . .
優點 : 劇情結構良好且流暢 , 怪獸造型佳 , 視覺特效不錯 , 娛樂性佳 .
應該已經看得出來 , DR 在這篇 Review 中用的是美版一區 DVD ( 流量圖 ) 的抓圖 , 另外 DR 還有兩份三區的 DVD , 分別是港版 ( 流量圖 ) 與台版 ( 流量圖
) 的 , 其中就先來談談最早發行也是 DR 最早弄到的港版 DVD ,這次港版 GxMG 終於在影像規格上又回歸正常 ,
不過畫質還是維持港版以來的低落 , 反正也沒什麼好期待的 , 倒是這次封面上多了罕見的DTS 標誌 , 表示這片是各區 Godzilla
DVD 中 , 第一個支援 DTS 的片子 , 如果扣掉台版的 " 偽 " DTS ,那這片就是唯一的一片 , 當下驚為天人 ,
放進去才差點沒昏倒 - 只有粵語 DTS , DD 5.1 也只有粵語 , 那日語呢 ? -2.0 stereo only . . . .
那自然日語部分就沒什麼好說的 , 終於有天為了評析 , 硬著頭皮聽粵語 , 很不幸的 ,本來就有點瑕疵的片子 , 現在連放 DTS 都有問題
, 所以 DR 只能就粵語 DD 5.1 來做測試 ( 早知道當初就趕快聽一聽 . .. . ) 港版在音效處理上是有一定的程度 ,
定位跟環繞都有達到水準 , 撇開語音的問題不談 , 這部分表現的確還不錯 , 至於粵語 DTS- 粵語 DD 5.1 的表現已經算不錯了 ,
DR 實在不曉得還能多好 , 真是越想越好奇 ( 悔恨 . . . . )
而關於港版特別收錄的部分 , 只能說莫名其妙 , 收的是 GxM 及 Godzilla
2000 的預告片 , 這兩部片的港版 DVD 裡頭就已經有附預告片 , 等於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 從這部 GxMG
以及 GMK 的港版情況來看 ,寰宇大概是懶得再用新的預告片吧 .最後 , 給港版 2.5 分 , 喜歡港版音效的頂多再加個0.5分吧 , 畢竟我相信不管是哪裡人 ,影片的原音表現都應該是很重要的 .
最後是群體發行的台版 , DR 手上的是當初買預售票送的非賣品 , 不過片子跟目前出租店以及市面上的一樣
, 只有封面換了而已 ,就外頭發行的包裝來看 , DR 找到了台版的唯一優點 - 就是封面清爽很多 , 而內容部分 , 一開始 DR
認為台版應該是用港版的母片 ,不過仔細觀察 , 發現兩者還差蠻多的 , 仔細一瞧 , 台版的畫質其實比港版還差 , 而音效部分提供日語的
DTS 和 2.0 stereo, 嗯 . . . . 台灣自己搞出來的 DTS - 這能聽嗎 ? ! 果不其然 , 台版 DTS 毫無定位感
, 要不是 stereo更不能聽 , 根本不會想選它 , 所以扣掉粵語 DTS 以及 stereo 的話 , DR 的音效評分由高到低是 :
美版日語 DD 5.1> 港版粵語 DD 5.1 > 台版日語 DTS . 台版的其餘部分跟港版就是半斤八兩了 ,
港版的段落已經夠少了 , 台版更少, 不過兩者都有提供英文字幕的選項就是 , 然後台版字幕沒有簡體中文 ( 其實也不需要 ) , 最後給台版
DVD 的分數是 2 分 .
啊 ~ 忘記提一個很重要的一點 , 媒體的品質 , 會讓你對影片的觀感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 DR 這次的經驗告訴自己 ,一定要想辦法弄到好一點的媒體再做評論 . Last Update - 02 / 27 / 2005 By DarkR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