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

Nokia G21

可能是因為有裝皮套的關係,使得 DR 很晚很晚才發現,原來自己用了約三年多的 Nokia 3.1,它的電池(型號 HE336)已經膨脹到把手機外殼都給撐開了。所以上個月多了一筆很不情願的開銷,就是買了一支新手機 Nokia G21。儘管 DR 個人還是希望手機的尺寸可以再小一點,然而無論如何,新手機在各方面的體驗自然是優於舊手機。特別是原本那支 Nokia 3.1,自從升級到 Android 10 後,就變得相當遲鈍。反之新買的 Nokia G21(內建的系統版本是 Android 11),反應速度就正常許多。

 

不過說實在話,DR 並不是重度的手機使用者。最主要就是通訊需求,以及必要時用來上網查資料,此外偶爾使用 Termux 終端機應用程式而已。所以實際上安裝的應用程式數目也相對稀少,同時 DR 也對製作純粹的手機應用程式顯得興趣缺缺,而更多是關注 Web 式的實作方式。因為這是在較低的開發成本下,就能夠公平地支援幾乎所有平台的途徑。

 

分類: 

獨裁者必須被推翻

原本按進度應該是要寫別的東西,但想不到在 21 世紀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個實質獨裁的強權國家,侵略並意圖併吞另一個弱勢的民主國家。經歷了這麼多歷史教訓,徒有知識與科技的發展,但人類的本質並沒有真的進化。我們與數萬年前的祖宗相比仍是同一類人,長存在我們血液裡的是私慾而非公義,只能仰賴後天的教導來提醒我們何謂是非對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事件,因為它代表的是人類在這個世代的整體意志,能否在艱困的時刻做出正確的回應,並願意付上代價來守護它。這個世代可以選擇成為下一世代的榜樣;或者因著姑息,而讓下一代承受價值觀扭曲的苦果。雖然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戰爭都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它始終都會是一場局部戰爭。然而一旦坐視獨裁者透過戰爭獲得他欲求的目標,這等於是宣告如今這個世代的世道,就是拳頭大於公義。你只要有相對強勢的武力、有核武、有資源、有席位,就可以強取一個剛好不在保護傘下的民主國家。若是如此,我們所受教的普世價值及基本信念都是實質的謊言,各人偏行己路,只求生存就好了。

 

分類: 

Nokia N900 再次使用心得(2021)

即如先前曾提及的,DR 在 2018 年將使用了多年的 Nokia N900 替換為一支 Android 手機。不過即便如此,這支退役的 N900,仍偶然會在一些情境上被使用到。比如說前陣子因為疫情的緣故,小朋友哪兒都不能去時,N900 就被拿來充當遊戲機使用,成了其中一項打發時間的方式。呃,當然不是讓小朋友看手機螢幕,而是利用 N900 電視輸出的能力,再使用藍牙連接 Dualshock 3 手把,就能夠有電視遊樂器般的體驗。

 

 

分類: 

The story of Maxis Business Simulations and SimRefinery

由 Phil Salvador 所撰寫的文章《When SimCity got serious: the story of Maxis Business Simulations and SimRefinery》,詳細描述了以《模擬城市》(SimCity)系列聞名的 Maxis 公司,早年嘗試將模擬遊戲帶入商業管理領域的故事。不過更準確來說,這是關於 John Hiles 的故事,因為他是最主要的推動者,無論是在加入 Maxis 前、或是與 Maxis 拆夥後都是如此。

 

分類: 

TempleOS

TempleOS 是由 Terry A. Davis(1969-2018)所開發的 PC 單機作業系統,DR 初次聽聞到這款作業系統,是在 2014 年讀到 Motherboard 網站的一篇文章:God's Lonely Programmer。關於其技術面的探討,可參閱由 Richard Mitton 所著的文章:A Constructive Look At TempleOS。至於其它細節則可前往 templeos.holyc.xyz 網站一探究竟。

 

分類: 

Nokia N900,除役

是的,DR 終於換手機了。從 2011 年起使用了約 7 年之久的 Nokia N900, 已在今年 9 月正式除役。換手機的原因是 3G 服務即將終止,因此勢必需要弄一支 4G 手機來用。以及 DR 現在的工作,對即時通訊軟體的依賴度有提高,所以也需要更換到比較主流的行動裝置平台。

 

 

在這數年的使用生涯裡,原本 DR 還擔心或許裡頭的電池(BL-5J 1320mAh)會先壽終正寢,因此可能要再買一顆電池當備品。但這個情節最終並未發生,一路到退役為止,這支 N900 仍可以待機三天左右,電池算是相當耐用。

 

分類: 

英文書信寫作自救術

雖然 DR 平常幾乎每一天都會需要閱讀英文內容,以及有時會執行一些英翻中的任務。但其實 DR 一直都認為自己的英文不太好,這點在和美國親戚談話時尤其明顯,很容易就會有語塞的問題。不過,由於到目前為止, DR 所做的每一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會需要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與外國人士往來。因此勢必要有一些檢查流程,來確保英文書信表達上的正確性。

 

這道檢查流程簡而言之就是利用 Google──但不是 Google 翻譯,而是 Google 搜尋。

 

通常,DR 會在寫好初稿後,針對自己比較不確定的句子,丟到 Google 上做全句搜尋。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將其中的名詞去除,替換成萬用字元「*」,以取得更廣泛的搜尋結果。接著,就可以根據搜尋結果的數量、出處以及作者,來評估文句的合宜性。數量越多通常越是可靠,但不一定都是如此;若出處來自於英美的新聞網站,或書籍報刊,則其可靠性比部落格或社群留言更佳;至於作者,可以稍微觀察一下其母語是否為英文,來衡量這項結果的權重。

 

事實上,全句搜尋也可以應用在英文閱讀上,將不慎明白其意義的句子丟到 Google 上搜尋(拆掉名詞,如果有需要的話),透過搜尋結果來取得更多的上下文情境,以便推敲出一個具有一致合理性的解讀。

 

分類: 

「請以實物為準」的英文

最近拆封了許多小孩的玩具,而在整理那一大堆夾雜著各式語言的包裝盒時,上面的文字倒是勾起了 DR 以前在翻譯公司工作的回憶。

 

當時 DR 的工作之一,是從客戶那邊接收待翻譯的英文文件(或字串檔),然後再轉發給多國譯者做翻譯。其中如果是中國客戶,那麼送交過來的英文,經常都是從簡體中文翻譯而來。然而由於客戶自行中翻英的品質不時會有地雷,因此都會再跟客戶索取原始的中文版本,以便在遇到問題時加以排除。

 

話說有一次,DR 在處理某項案子時,看到有一句英文非常奇怪:「Please make the object as standard」。於是就去看了一下原始的中文。結果不看還好,看了傻眼,原來它是從「請以實物為準」翻過來的──但這英文只有鬼才看得懂吧?!

 

不過,這句奇怪的英文卻也讓 DR 意識到,自己還真的未曾想過「請以實物為準」應該要如何用英文表達。於是 DR 便搜查了網路上的各種英文產品頁面,同時也問了住美國的親戚。最後得到一項結論:那就是在英語文化裡,其實可以說並不存在「請以實物為準」這樣的邏輯。在英語邏輯裡,最接近的概念,是透過「may vary」或「subject to change」來描述產品的哪些部份可能會有所差異。換言之,就是比較具體,而不似「請以實物為準」那樣籠統。

分類: 

「通過」一詞的濫用

先來看看以下這段話:「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我們便能夠了解,若測試一旦通過,所表達的意義。此外我們也通過各種測試案例,來確認測試的有效性,以便在日後通過測試套件,為軟體品質設立標準門檻。」

 

再來看看這段話:「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我們便能夠了解,若測試一旦通過,所表達的意義。此外我們也藉由各種測試案例,來確認測試的有效性,以便在日後透過測試套件,為軟體品質設立標準門檻。」

 

對照一下,很明顯後者的邏輯跟條理清楚許多,對吧?

 

話說 DR 在出版社工作的期間,發現對岸的簡體文章或書籍,使用「通過」一詞用得相當氾濫,甚至這項特性也開始蔓延到繁體的文字工作者身上,使得 DR 經常必須加以修改或是提出糾正。舉例來說,在濫用「通過」的情況下,「通過測試」這句話就會變成存在歧異,它可能是「the test is passed」或是「by testing」。然而,一旦改成「透過測試」,它很明顯就是後者的意思,不會跟前者混淆。

分類: 

四川沾醬的啟示

「Wow. This sauce is f**king amazing. You said it was promoting a movie? 」

(哇,這醬真的不簡單。你說這是為了電影推出的?)

──來自動畫《Rick and Morty》的對白

 

如果在創作中置入一項曾經存在、但如今已經消失的產品,還算是置入性行銷嗎?

 

 

分類: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雜文